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绝对不是什么三生有幸,而是一个让人不得不踩的坑。 现在的

岚岚看商业 2025-09-03 23:20:14

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绝对不是什么三生有幸,而是一个让人不得不踩的坑。 现在的大学生质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已经到了100多分就能上正规大学。当录取通知书发到这些家长手中的时候,很多人还沾沾自喜。其实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不得不踩的坑,不让孩子继续上吧,可是别人都在上,到时候别人都有学历,就自己孩子没有学历;可是如果让孩子上,他完全不具备上大学的能力,只会白白多花3年或者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还会晚工作3 - 4年。这一来一去就是几十万的差别。 让一个不适合上学的孩子上大学、上高中,他其实什么也学不会。虽然到最后手里也能拿到一个毕业证,可是和街边办的假证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章是真的,一个章是假的。对于知识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不会。等毕业以后才发现,即使有了学历,还是找不到好工作,和没有学历其实差别不大。 这些人又会说学校里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其实只有没学会的人才会说这种话。真正学会的人从来都只会感叹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了,从来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自己学的知识没有用。那些抱怨在学校学的知识用不上的人,如果哪一天给你安排一个某个科学院研究员的工作,让你大学学的知识百分百对口,请问这样的好工作,你敢接吗? 9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就几乎没有人抱怨自己的知识用不上。因为那个时候大学生质量很高,人家都是真正能学会,并且在工作之后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我也给那些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们说句实话,可能你的老师和家长一直在忽悠你。他们告诉你,吃完这三年的苦,等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其实那是骗你的,除非上了大学你想混日子。否则,大学的知识特别难,随便一个章节的知识量都超过高中的一个学期,并且极其抽象。 如果你连牛顿第一定律都没有完全弄明白,等上了大学遇到牛顿 - 莱布尼茨定律,你会觉得像听天书。我理综当时考了274,还属于考得比较差的一次,平时我都在290左右。 可是到了大学,我依然觉得很多知识学起来很累。我现在大学毕业15年了,还是会经常翻看大学时候的专业课本。一来是怕忘了,二来是有些知识真的还没有完全吃透。这毕竟是几百上千位科学家花了几百年精力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知识,别说是一个学期,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说完全学透了。 我非常支持初中分流或者高中分流。但是应该引导分流,而不是强制分流,要让学生和家长主动去分流。适合学习的人也并非高人一等,只不过是天生适合学习而已。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适合做的事情。适合做学问的人不丢人,可是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哪怕你已经是中科院的院士,你敢说你做饭比厨师强吗?你敢说你做衣服比裁缝强吗?你敢说你做家具比木匠强吗? 中科院的院士是人才,那厨师、裁缝和木匠难道就不是人才吗?同样也是人才。要让大家认可这些岗位,让这些人才同样有不错的收入,有完善的保障,才有可能真正因材施教,而不会人人都被迫追求一个所谓的文凭和学历。否则,“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永远都只会是一个概念。

0 阅读:142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