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记者采访上合峰会被震惊:手机忘在桌上竟没人偷,在美国,这不可想象! 今日俄罗斯的记者里克·桑切斯在中国酒店的经历简直像一场现实版的社会实验。 出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桑切斯出门在外总会带着好几部手机,东西太多的时候总是容易出现遗漏,一不小心他就把一部手机落在桌子上就去跑步了。 中途突然想起这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以为肯定找不回来了,毕竟那手机就直接放在桌子上,非常显眼。 即便心里不抱期望,他还是回到酒店前台问了一下,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淡定地说手机就在这儿保管着呢,这种体验让他深感意外,毕竟在很多国家,手机这么明目张胆地放在公共场合,转眼就没影了。 其实这种安全感背后是中国长期的社会治理成果,有人说过,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现在这个时代是最安全的,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想想看,全球范围内手机被盗率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有半成左右的人都有过曾在公共场合遗忘手机并被人顺手牵羊的经历。 在欧洲一些城市,手机被盗甚至几乎成了常态,甚至有些游客一下飞机就被盯上,但在中国,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中国的社会治安好转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公安机关全面加强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光是2024年就查获地铁公交猥亵和侵犯隐私案件3600多起。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联防机制,通过警企共建、警民联动等方式营造风险共担的氛围。 上合峰会期间的安全保障更是中国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峰会动用了全方位安保措施,从水域安全监控到智能场馆管理都体现了科技赋能的安全理念。 峰会期间成立了多个安全中心,覆盖从反恐到信息安全各个领域,这种系统化的安全协作机制正是中国安全治理的延伸。 中国之所以能形成这种安全环境,还得益于全民参与,现在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模式,2024年全国举办了7.5万余场大型活动,参与人次达4.6亿,全都安全顺利举行。 这背后是安全许可、票证核验、应急处突等各个环节的精准配合,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自己也成了安全网络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的传感器和守护者。 就像那位俄罗斯记者体验到的,在中国遗忘手机没人拿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规范的形成也是文明程度的体现。 从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到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安全体系,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能安心生活和工作。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2025-09-02,《俄罗斯记者感叹中国安全:我忘在桌子上的手机,竟然没人拿走》
俄媒记者采访上合峰会被震惊:手机忘在桌上竟没人偷,在美国,这不可想象! 今日
梅梅谈世界
2025-09-02 18:34:48
0
阅读:114
悟迪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