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发热的治疗次第    从前喜用石膏退烧,常可一副退烧、10克不行,

飞翔说健康 2025-09-02 11:23:41

浅谈小儿发热的治疗次第

     从前喜用石膏退烧,常可一副退烧、 10克不行,用20克,20克不行,用30克。

      只因张锡纯在“石膏篇”中有言“外感有实热者服之,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凡寒温阳明府实之证,用之直胜金丹。

      许多小朋友高烧,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或者桂枝汤加石膏,又或者麻黄汤加石膏,常可一副退烧。

       只是临床日久后,发现虽然同是发烧。但是有轻重缓急之不同。那么用药就该区分次第,而不是一味的石膏退烧。

        虽然一般来说,风寒发热,风热发热,积食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等。但是完全明显的单一的发热,其实并不多见。

         其中有次第深浅之不同。尤其是小儿。更需仔细。常常寒热错杂兼积食。

         比如很单纯的风寒感冒,但是如果有积食的情况下,就不可以完全用解表散寒药,尤其是生姜,不然,反而容易发烧,

         比如风热感冒,面色红,咳嗽剧烈,如果他经常输液,抗生素和吃一堆清热止咳药,那么这个时候只能用宣肺降气的药,而不是一味的清热止咳,因为肺为娇脏,太多的清热止咳药,只能是加重肺胃的负担。

       比如积食发烧,肠子堵住了,郁而发热。很多家长反而反复美林,大量出汗以退烧,人体的水分是有限的,出那么多汗,肠子里的水分越干,是不是大便就越干,越拉不出来呢?    大便越出不来是不是反复发烧?   反复发烧,热往上冲,是不是容易肺炎?    然后去了医院输液,抗生素,强行消炎,是不是更伤肺。肠子堵住了,与肺有啥关系、    了不起,你用开塞露,都比美林强。

       有些小孩,一查出来肺炎,家长就很慌张,输液,雾化,抗生素,其实这个时候最起码要区分炎症指标高不高,确实很高,可以考虑消炎,但是许多小朋友只是刚刚超过那个数值,那么要不要上来就是输液,抗生素,就需要考虑了。

      过犹不及。大剂量的吃药,加重药量,很多时候反而伤人。要看肠胃能否负担,对于中医而言,首先解决症状,其次保护身体,总不能一个病没治好,又造一个病出来就很尴尬了。 

       去年有个小朋友,发烧40°,咳嗽,腹泻,吃啥吐啥。吃了我三幅药未退。摆在我面前,有三条路。第一,大剂量清热药,强行退烧,但是这样很伤脾胃,要么剧烈咳嗽,要么体质变差,第二,用温养脾胃的药,徐徐图之,第三,劝看西医。但是这个小朋友就是因为最近反复发烧,所以才来看的中医。

      思前想后,还是不敢大剂量清热退烧。实在是伤人。只以参苓白术散,原方未做加减。一道药后,一个小时后就37.5°了,在过了两个小时后,36.8°,完全退烧。次日腹泻止,咳嗽明显好转。第三日胃口恢复,精神佳而告痊愈。

       一下惊醒了我。在脾胃功能明显跟不上的时候,放下一切症状。调养脾胃,慎勿攻伐人体。脾胃功能恢复,身体的免疫系统跟上。才有利于疾病恢复。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然后这一年时间,许多小朋友,如果没有明显咳嗽,外感的症状,且大便正常,而突然高烧的,我都是参苓白术散加减,一副而退,夏天都以藿香正气散加减,一副而退。强脾胃而散外感。

      似乎有点中医的味道了。哈哈,开始真正的辨证论治了。所以我常说干了十来年,这两年有点略窥门径的感觉了。

      当然,还是没讲清楚,比如风寒+积食的,我可能桂枝汤加保和丸。风热加积食的,银翘散加保和,风寒化热加积食的,用荆防败毒散加保和,哈哈。高烧的,可能麻杏直接退,也可能银翘散加三仁汤,清透湿热,也可能和中解表汤。在清热和养脾胃中找平衡。可能是三七开,也可能是四六开。或者五五开。

      本来还想讲一下,很多家长常备的三根汤之类的。芦根,白茅根,葛根之类的。其实都有道理。只是如果症状清浅,喝了就有效,复杂的喝了可能加重,所谓用药如用兵。懒得讲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畏惧石膏,有个朋友的父亲,舌头两侧红肿热痛,吃了我许多清热药都不见效。面色蜡黄,舌苔无,脉象弱,以其脾胃太弱,所以我用清热药始终不敢放手一博。吃了药好一点,不吃又痛,反反复复一年余。期间有没有看西医和其他医生,我未问。今年六月多,又来找我。我思之再三。告其父亲,不如放手一博。我以竹叶石膏汤原方,重用石膏50克,先吃一副试试看。我怕他脾胃受不了。结果次日来,说有所好转,再进两剂,胃口开,明显不痛。总共六剂,豁然而痊,叔叔满目慈祥的看着我说;以后给我下药,加倍的整,别客气。

       哈哈,常惭常愧、临床之难。干久了就不太愿意吹牛了。朋友问我,人家送你的锦旗,你为何不挂,真的不爱名利吗?     我当然爱钱也爱名,只是时而许多朋友慕名而来,我却没治好,就总觉尴尬。所以就不敢标榜自己。尤其是许多远道而来的。

      扪心自问,水平一般。当然了,你要说我不行,我也不高兴,哈哈。还算是个正经中医。

       简而言之,发烧,若精神可以,观察体温和状态、

       38以下,总体不慌,若流清鼻涕,微咳,考虑风寒。吃荆防颗粒。

       鼻涕粘稠,痰黄,吃银翘解毒颗粒。兼积食,加保和颗粒。

       38.5以上,可以考虑,小儿柴桂颗粒。

       若有明显腹泻拉肚子,就以参苓白术颗粒为主。

       不过总体而言,临床需要观察。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不要一上来就是美林,大汗伤津。要么没精神,要么没胃口,要么反复咳嗽。

      自从略窥寒热和脾胃之间的关系后,大部分情况下,皆可一副退烧。不免有些得意。如黄师所言:"空明觉悟,自负古今无双"

每当得意的时候,就总有几个治不好的。

      输液20天后来找我,吃了我十付药,都没好。造孽。阳气虚透了。后来我反复在想,当时是不是应该放手一搏,用附子温通阳气。最近学温病学的胆子越来越小了。

       三年学个大大夫,十年学个小大夫。越来越谨小慎微了,有时候似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出来骗钱太难了。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吹到这里吧。

     

    

0 阅读:14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