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一定要记住这个女人是她让全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她用一生来揭露

史面的楚歌 2025-09-02 07:20:22

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一定要记住这个女人是她让全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她用一生来揭露日本人对咱同胞所做的恶行。而她最终还是没逃过命运的安排,在最好的年华36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张纯如,向你致敬! 信源:澎湃新闻·2024-12-13《 她,让南京大屠杀被世界所知》 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总会捧着一束菊花,低头默哀,想起那些在1937年冬天被战火吞噬的无辜同胞。 但有个人的名字,总在这时被反复提起,她用一支笔,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写进英文书里,让全世界看见。 却又在36岁那年,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叫张纯如,一个用生命守护历史的中国女性。 1968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一个书香家庭。爸爸是台大物理系的“状元”,后来在美国大学当教授; 妈妈是生物化学博士,在实验室里研究救命的药;爷爷张铁军更了不起,是打过鬼子的抗日将领。 从小到大,家里总飘着书香气,爸妈总跟她说:“咱是中国人,得记住自己的根。” 她从小就爱写东西。10岁那年,她蹲在湖边看蟋蟀,听见树叶沙沙响,就把这些写成小诗:“孤独时湖边传来的蟋蟀叫,日落时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她还把这些诗抄在作业本上,用棕色墙纸包好封面,认真写上“张纯如著”。爸妈看了直笑:“咱闺女以后准能当作家。” 果然她后来真成了作家。20岁那年,她本来快拿到计算机学位,突然把书一扔:“我不要敲代码,我要写故事!” 她跑去学新闻,又考上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硕士,专门研究怎么用文字讲真事。 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写的是钱老在美国被欺负、被迫回国的故事,一出版就拿了奖,有人说她是“会讲历史的好作家”。 可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4年冬天。那天她在加州的书店翻书,突然翻到一组黑白照片——照片里,南京的街道堆着尸体,日军举着刺刀笑,江水红得像血。 她手直抖,想起小时候爷爷说过的话:“1937年,我在南京逃难,亲眼看见日本兵砍人,江里的血把船桨都染透了。”可这么惨的事,英语书里咋就没写过? “我得写本书,让全世界都知道1937年南京发生了什么!”她咬着牙说。 为了写这本书,她跑遍美国的档案馆、图书馆,又飞到北京、上海、杭州,挨家挨户找幸存者。 1995年夏天,她一个人去了南京。那会儿南京热得像蒸笼,她总感冒,却天天往老房子跑,拉着幸存者的手问:“您还记得吗?那时候您多大?日本兵进村时……”老人抹着眼泪说,她就拿小本子记,记满了三大本。 晚上回到旅馆,她对着照片和笔记写,一写就到后半夜。黑白照片里的尸体、幸存者颤抖的声音、自己做的噩梦,全涌在脑子里。 她写砍头时,手直抖;写活焚时,眼泪滴在本子上;写分尸时,她捂住嘴,怕自己哭出声。她跟朋友说:“我不是在写书,是在替那些没机会说话的人,把故事讲出来。” 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了。这本书像一颗炸弹,在西方炸开了锅。 它第一次用英语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讲清楚,连续1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哈佛大学的历史教授说:“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看清南京的苦难。” 可她没来得及高兴。日本右翼分子开始寄恐吓信,打电话骂她“撒谎”;有人跟踪她,把她家的地址贴在网上。 她不得不换了三次电话号码,连丈夫孩子的名字都不敢跟人说。慢慢的,她开始失眠,头发一把把掉,手写字时直抖。 有天夜里,她做了个梦,梦见南京的街道,尸体堆得比人高,日本兵的刺刀扎进她胸口——她惊醒时,浑身都是汗。 2004年,她开始写第四本书,关于美国战俘被日军虐待的事。 可越写越难受,越写越害怕。那年的一个下午,她开着车,停在一条没人的公路边。她摸出藏在包里的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这一年,她36岁。 她走后,人们翻她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我尽力了,可历史不该被忘记。”她用一支笔,让全世界记住了南京大屠杀;用一颗子弹,让人们明白:有些事,比命还重要。 今天,我们纪念她,不只是因为她写了那本书,更因为她教会我们:有些苦难,不能忘;有些真相,必须说。 她用生命守护的,是历史的尊严,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绝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