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青海一牧民大白天将妻子拉进屋,妻子见丈夫一副猴急的样子,不屑道:“你

史面的楚歌 2025-10-11 07:32:27

1994年,青海一牧民大白天将妻子拉进屋,妻子见丈夫一副猴急的样子,不屑道:“你真没脸,这大白天的你猴急个啥?一会儿天就黑了。”结果,他从怀里拿出样东西后,妻子不禁喜形于色两眼冒光:“这不会是金子做的吧?” 主要信源:(青海日报——马天库与狼噬牛金牌饰的故事) 青海省博物馆的展柜前,一块錾刻着狼噬牛纹的金色牌饰总让小观众们挪不开眼。 "这狼咬牛是啥讲究?"孩子们脆生生的提问里,讲解员总会说起一段跨越三十年的往事,关于一对普通牧民夫妇,和一段被重新唤醒的匈奴记忆。 故事要从1994年祁连县的盛夏说起。青海祁连县的山坡晒得发烫,像扣了个大蒸笼。 牧民马天福赶着羊群找了块阴凉地儿坐下,眯眼盯着头羊带羊啃草。 大部分羊都安安稳稳的,偏有只羊不老实,拿角一下下拱草,跟底下埋了啥东西似的。 马天福心里好奇,起身拨开草一看,羊正拱着块金光闪闪的金属片,在太阳底下亮得晃眼。 他蹲下身捡起来,手感沉甸甸的,上面刻着狼和牛的花纹,不像平常见的铁片子。 左右瞧瞧没人,他赶紧塞进怀里,赶着羊回了家。 到家时,老伴儿正系着围裙在灶房忙活。马天福反手插上门,拉着老伴儿进屋。 老伴儿被他拽得一愣,看他神色慌张,心里直犯嘀咕。 马天福掏出金属片递过去,老伴儿接过来擦了擦土,眼睛一下瞪圆了——这物件儿金灿灿的,刻着狼和牛的模样,纹路还挺精致。 “莫不是金子?”老伴儿声音都发颤,伸手就要往嘴里咬,试试老辈儿传的“金试咬”法子。 马天福手快拦住:“可别瞎咬!要是金子,咬坏了多可惜!”老两口对着这宝贝直咂嘴,商量半宿,决定第二天去县城找懂行的人看。 天刚亮,两人收拾了两件换洗衣裳,揣着宝贝往县城赶。 先找了家金店,老板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最后说:“材质是真金,但样式不一般,像是老物件儿。你们最好去文物研究所问问,搞不好是古代文物。 ”夫妇俩一听“文物”,不由的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起来。 专家接过宝贝,仔细打量了一番。断定这是汉代的‘狼噬牛金牌饰’,应该是匈奴贵族戴的装饰品。 专家还说,从发现的地方再挖挖,可能有更多东西。 夫妇俩赶紧带着专家回到捡到金牌的山坡。专家一勘探,真在附近找到个地窖,里面出了不少金银器,还有枚铜印。 经考证,这些都是当年活跃在祁连山的匈奴分支部族的遗物。 专家跟他们说:“这牌子不光金贵,更能让我们了解汉代匈奴人的生活和文化,比金子值钱多了。” 夫妇俩这才知道,手里这金片不是普通的金子,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后来博物馆给他们发了奖金,还请他们去参观。 马天福站在展柜前,看着玻璃罩里的金牌,跟老伴儿说:“咱没文化,可知道这东西该给国家,让更多人看见。” 老两口总说:“咱就是做了该做的事,这宝贝留在博物馆,比放咱家强多了。” 他们或许说不出“文物保护”的大道理,却用最朴实的选择,让一段尘封的历史重新发光,让更多人记住,老祖宗的东西,得好好守着,传给后人看。

0 阅读:334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