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的二十一条文案》当初,是各种前提条件才让人产生爱。后来,要抛开所有的

琰苗评情感 2025-09-01 20:23:15

《关于“爱”的二十一条文案》

当初,是各种前提条件才让人产生爱。后来,要抛开所有的前提条件,才能认知到,什么是真正的爱。当初爱的,是各种前提和条件;后来还在爱着的,是爱的本身。

1、爱的本质是让自己变得丰富,比在没有爱之前更丰富,无论是爱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事实上,任何失去都不会影响这样的丰富。

2、爱,是让人去对“爱”这种人类的情感进行体验,是让自己去对一个充满着爱意的自己进行体验,是让人去对什么是“心甘情愿地做事”进行体检。

如果从上述的视角去理解爱,不难发现心里怀着爱,比爱的对象还更重要,这样的人,才不会计较和吝啬自己的爱,这样的爱,才能带给人成长。

如果反过来,认为是因为爱的对象才能让爱得以存在,爱上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重要,就等于给爱设置了各种前提和条件,这其实是把自己的成长,寄托在别人身上,把成长寄托在外在的各种前提条件之上,这样的爱就被称之为“索取”,这样的“成长”也仅仅是在依赖外部条件的变好带给自己的成长,并非是人内在的成长。

人们对爱最大的误会,就是想通过爱从别人那里得到点什么,甚至想整个占有一个人。

“你是我的”,虽然很浪漫,事实上却特别的荒谬。

3、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爱,应该代表着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最极致的认知。

所谓最极致的认知,指任何生命既能与万物达成连接,又能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爱,表达为在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之上,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最大的连接和响应。

不断地去完善自身的独立和完整性,不断地去与万物和他人达成连接和响应,这才是人间所说的爱。

4、事实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谓的“爱”,并不是真正在爱某个人,爱的只是符合自己“关于爱的观念”的那个人,迷恋的仅仅只是自己的观念。

爱自己的孩子,爱的不过是怎样才是一个好孩子,才是有出息的孩子的观念;爱自己的心上人,爱的也不过是人们关于:什么才是一个好伴侣的概念。

5、当爱变得完整的时候,人生就变完整了,“完整”就是不设前提条件的爱。这世界不缺各种各样缘由的爱,缺的是不预设任何前提条件的真爱。

6、没有一个人会是他自己以为的那个人,人一生都在不断地误解自己,也在不断地与自己重新相认。爱,其实是对完整的、真实的自己的渴望。

7、一个人如果能够持续的进行自我更新,那么,他身边的一切都会是意味深长的,这些意味深长的逐渐浓郁起来的东西,其实就是爱。

8、“合”与“和”,只完成了爱的一半,和而不同,离而不分,才能完成爱的另一半。

9、爱的真谛,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生命因为爱而抵达了什么。爱是不停去升华自己所站的位置,看见更开阔的人间风景。

10、爱自己,就得把自己爱成一个身心都非常健康的人,这样的“爱自己”背后,才存在着真正的人生智慧。

11、越来越感觉到,只有自己的内在心智对自己充满了价值感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到处都充盈着价值感,别人身上也处处都是价值感。

这才是“看透了这个世界,从而更爱这个世界。”的真正内涵。

12、

爱,就是连接。爱,可以理解为:不断与这个世界建立更深更广的连接,由此获得更深刻、更广阔的生命体验。

有一天你会意识到自己就是整体世界的一个部分,想让自己变得完整,就得去接纳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并且不设任何前提条件去达成连接,这就是爱。

道家讲“合一”,佛家讲“不二”,哲学讲“统一”,心理学讲“内心的和谐”,科学知识在描述信息和能量传递的时候,讲“连接”。这些都是用不同的角度,在诉说和表达爱。

13、

心里那些不拿付出与回报来论的;不以成功与失败来判的;不用对与错来释怀的;没有前提和条件的;没有拿起和放下的;没有开始和结束的……皆出自于真正的爱。

14、

人生,没有比“成长和更新”更爱自己的方式了,如果在人生的过程中没有成长和更新,其它所有的“爱自己”的方式方法所带给自己的爱,其实都等于零。

15、

凡充满着爱的故事,都是充满着生命力的故事;凡充满生命力的事,皆离不开爱的力量和充盈。

16、

不要让别人来决定让自己快乐的内容,也不要让社会来决定让自己快乐的内容。人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自己给自己挑选让自己快乐的内容了,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自己。17、爱,本就是一种大成就,也有可能是人生唯一可以拥有的成就。

18、人,要爱自己,要亲近自己,这个“自己”不是指大脑里固化的东西,而是构成生命觉知的东西,让生命可以流动起来的东西,只有放下大脑里的各种看法、观念、概念和思想,人,才能真正去亲近自己。纯粹的生命力,才是真正充满了爱的东西。

19、人生的上半场,是假借爱一个人,假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假借买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假借拥有一些社会化公认的标签,假借获得一些别人的赞美和认同……来爱自己;

人生的下半场,不再假借任何身外的事物,自己已经能够直接去爱自己,然后再无愿无悔地去做一些事,去心甘情愿地爱一个人,再把别人的评判和回馈,所有身外的得失,远远的抛在身后。

上半场就是由外向内去满足自己,通过身外的世界来认识自己;下半场就是由内向外去认识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通过内在的成长,去完成自己美好的生命。

以上,是获得美好人生最基本的逻辑。

20、生活既充满了各种问题,生活本身却又给予人们答案。真正爱生活的人,总是学会了问题和答案一并都去爱。很多盛开的花朵最后未必能结出果子,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秋天,完不成自己的使命。

21、爱一个人,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这一个世界……以上这些“爱”,都得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专注的、有觉知的行动,否则“爱”就变成了空洞无物的概念。

事实上,人们日常生活里有太多的行为都深陷在自己的习惯里,活在循环往复的套路里。其实,对自己毫无觉察力的行为与“爱”都毫无关系,人一旦失去了对自己的觉知力,就不可能获得成长,没有成长和更新,就是对爱的背叛。

——《半山文集》

0 阅读:5
琰苗评情感

琰苗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