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还是来了! 就在刚刚,美国商务部悍然宣布: 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

非常盘点中 2025-09-01 20:20:02

这一天还是来了! 就在刚刚,美国商务部悍然宣布: 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K海力士(中国)三家在华核心半导体企业踢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名单。 意味着这些在华工厂以后进口美国芯片设备得逐单申请许可证,再也不能享受之前的 "绿色通道" 了。中国商务部第二天就严正回应,直指美方这是把出口管制当工具使,迟早要搞乱全球芯片产业链。 要说清楚这事儿的猫腻,得先看看美国自己怎么说的。他们口口声声说这是 "堵住拜登时代的漏洞",可稍微翻下旧账就知道,当初还是拜登政府自己把韩国企业放进 VEU 名单的。 现在突然变脸,表面上是防止美国技术流入中国,实际上是想卡住这些企业在华扩产的脖子。公告里明明白白写着,未来不打算批准它们升级技术或扩大产能的申请。 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可把企业坑苦了。SK 海力士无锡工厂生产的 DRAM 芯片占全球近四分之一份额,以后换台设备就得等 3 到 9 个月审批,生产线怕是要经常 "断粮"。 韩国企业这会儿正处在风箱里,三星西安的 NAND 闪存工厂投资超 150 亿美元,SK 海力士在无锡砸了 200 多亿美元,这些厂子用的光刻设备、蚀刻机大多来自美国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这些企业。 美国一刀下去,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急得连夜找美方交涉,可企业心里清楚,真要把产能迁回韩国,不仅成本得涨三成,还得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被本土企业抢走。 要知道中国可是韩国芯片最大买家,巅峰时期占 SK 海力士收入的 47%,现在就算降到 27%,也没人敢轻言放弃。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 "窝里斗",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早就放话,说这种一刀切的限制会让美国企业失去竞争力。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最近刚吐槽过,中国 AI 芯片市场未来几年可能达 500 亿美元,现在把路堵死,等于把生意拱手让人。 这不是没道理,中国市场占全球半导体消费的三分之一,英特尔、高通这些巨头每年从中国赚走的钱加起来超过 500 亿美元。政府要 "安全优先",企业要 "市场活命",这矛盾怕是没那么好调和。 美方可能忘了,中国手里也有牌。就在去年 12 月,中国加强了镓、锗两种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而这两种金属恰恰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料。 数据显示,中国精炼镓产量占全球 98.8%,精炼锗占 59.2%,美国一半的供应都得从中国进口。这边刚限制设备出口,那边就可能掐断材料供应,这种产业链上的 "你来我往",最后只会让全球企业对美国的政策稳定性打上大大的问号。 欧洲企业也在偷偷捏把汗,ASML 之前就抱怨过,美国的限制会让他们丢了中国市场。现在美国连自己盟友的企业都不放过,谁知道下一个被踢名单的会不会是欧洲企业? 毕竟半导体产业早就形成了 "你中有我" 的格局,三星西安工厂生产的存储芯片,一半以上要供应给中国的手机和电脑厂商,美国强行切割供应链,最后只会让全球电子产品涨价,消费者买单。 说到底,美国这步棋看似针对中国,实则动摇了自己主导的产业链根基。就像稀土管制让 G7 内部吵翻了天,芯片领域的单边制裁也在撕裂美国的盟友圈。 韩国政府一边抗议一边求通融,欧洲企业默默加快在中国本土化布局,连美国自己的芯片巨头都在组团游说放宽限制。这些现实都在说明,在全球化的产业链里,谁也不能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 中国商务部说得明白,这种工具化的出口管制最终会损害全球供应链稳定。现在英特尔大连工厂已经易主,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华工厂面临设备断供风险,美国看似占了上风,实则正在把更多企业推向 "去美国化" 的技术路线。 毕竟芯片不是稀土,但产业链的逻辑是相通的。谁掌握了更完整的制造能力和市场需求,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美国想靠堵漏洞遏制中国,最后可能发现,堵死的是自己的路。

0 阅读:648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