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反击战,我军夺下四号高地后,战士们开始打扫敌营指挥所。在洞口七八

万物知识局 2025-09-01 09:59:57

1979年,对越反击战,我军夺下四号高地后,战士们开始打扫敌营指挥所。在洞口七八米外的地方他们突然停了下来,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场景。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在边境线上遭遇了越军坚固的防御工事,一处无名高地被敌人建设得固若金汤,敌军凭借长期经营的工事负隅顽抗。

尖刀班班长雷应川接到命令,必须立即攻克这个高地,为大部队前进扫清障碍。

战前侦察表明,越军花费两个多月修建了“鱼骨”式交叉火力防御体系,各种明碉暗堡和战壕相互配合,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任务,但雷应川和他的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投入到战斗准备中。

次日凌晨,天还没亮,雷应川就带领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出发了。

山路十分难走,到处都是陡坡和乱石,一不小心就会踩落石头发出声响,惊动山上的敌人。

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行军,终于安全抵达四号高地左侧山脚。

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雷应川看了看时间,决定继续向上摸进,一直推进到距离敌人阵地不足三十米的半山腰。

突然,一名越军哨兵发现了他们,慌忙向洞里跑去。

既然已经暴露,偷袭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强攻。雷应川当机立断,大手一挥,喊道:“冲啊!”

战士们忘却了行军疲劳,一鼓作气冲了上去,先打掉了越军的一个火力点,切断了三根电话线,顺利攻占了第一道堑壕。

越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乱了阵脚,乱作一团。雷应川趁势带领战士们向第二道堑壕发起冲击。

就在这时,对面突然冒出六名越军,举枪就要射击。

雷应川反应极快,抢先开火,连续射击,六名敌人应声倒下。

这时他才感到右大腿一阵剧痛,原来自己已经中了三弹。但雷应川强忍伤痛,继续向前冲杀。

不料一个躲在矮洞里的越军又向他右肩窝射来两发子弹,雷应川反手一个点射,直接命中敌人头部。

突然,一枚手榴弹滚了过来,雷应川迅速掩护两名战士卧倒。

爆炸声过后,两名战士安然无恙,但护在他们身上的雷应川却伤势严重,两条小腿被炸得皮开肉绽,连骨头都露了出来。

战士们流着泪要为他包扎伤口,并要把他抬到安全地带。

但雷应川坚决不同意,吼道:“不要管我,前面还有敌人,继续前进!”

说完,他咬紧牙关,猛地转身,独自向着四号高地核心阵地爬去。

最终,高地被我军攻克,敌营官兵全部被歼。战士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突然有人发现班长不见了。

大家立即分头寻找,最后在敌营指挥所洞口七八米外的地方发现了雷应川。

他趴在八具越军尸体旁边,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血痕,原来他独自爬行炸毁了指挥所,为减少战友伤亡做出了最后贡献。

雷应川用生命完成了任务,践行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俗话说,“烈火见真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雷应川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英雄的事迹永远不会被遗忘。

近年来,随着更多历史档案公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更多像雷应川这样的英雄事迹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3年,一部名为《血路》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其中采访了雷应川的战友和家人,让人们从多个角度了解了这位英雄的成长经历和战斗故事。

他的家乡也建立了纪念设施,供后人瞻仰缅怀。

每年清明节,都会有民众自发前往献花,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雷应川用年轻生命诠释了勇气与牺牲,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在祖国南疆那片红土地上,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

信息来源: 学党史进行时 | 革命英烈⑨何锡祥:对越自卫反击战斗英雄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