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从2023年8月开始,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氮化镓晶片、区熔锗锭等战略物资,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出口。 其实这一举措比当年的稀土管制来得更加凌厉,直击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说白了,咱们把稀土那一套,用到了更关键的小金属上,你若要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攥紧你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为什么这一招如此致命?是这两种看似默默无闻的小金属,实际上撑起了现代工业的半边天。 还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全球96%的镓和60%以上的锗也都来自中国,拿镓来说,它就像高科技产业的“维生素”,5G基站没有它就建不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快充系统也得歇菜。 原本半小时就能充满电的车,没了镓基芯片,想要这么快的充电速度就是做梦,更别提军工领域的导弹制导系统,也都离不开镓的身影。 锗的地位也不逊色,它是红外探测设备的灵魂,卫星通信全靠它来传输信号,没有锗,军事侦察就成了睁眼瞎,医院的CT设备也得停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应用,却都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 消息一出,全球市场立即反应激烈,镓的价格直接飙升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点,每公斤涨到595美元,依赖中国原材料的西方企业顿时急得团团转。 美国最先坐不住,国防部承认储备不足,只能从废料中回收镓锗,欧盟也慌了神,虽然放话说要在2030年实现30%的自给率,但内部调研后发现:境内连个能商业开采的镓矿都没有,锗矿储量更是只够自给5%。 之前就有澳大利亚的专家给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想要建立不依赖中国的镓锗供应链,至少需要200亿美元投资,还得等好几年。 关键是,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行。这些金属的提炼技术门槛高得吓人,中国用了几十年才完善的工艺,不是砸钱就能快速追上的。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资源博弈,实则暗藏玄机,近年来,美国不断收紧对华芯片限制,从设备到技术层层设卡。 这次中国的镓锗管制,可以说是一记漂亮的反击,你用芯片卡我脖子,我就掐住你产业链的命门,来个将计就计。 日本也坐不住了,赶紧派高官跑到非洲找矿,但很快就碰了钉子:就算找到矿,没有成熟的提炼技术和环保工艺,这些矿石也只能是地下的摆设。 有意思的是,各国越是着急,越暴露出产业链的短板。 像镓的提取,通常是从氧化铝生产的废料中分离,而这个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处处是技术门槛。没有多年积累,连最基本的提纯都难以达标。 2024年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欧美企业开始囤积原料,导致价格持续走高,一些军工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有的高科技项目甚至面临延期或搁置。 别以为这是简单的贸易保护。中国这步棋下得很有讲究:没说不卖,只是加强管理。 符合规定的正常贸易照做不误,这就给了各方缓冲的空间。 现在全球产业链都在重新洗牌,一些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的多元化,但很快发现,想绕开中国谈何容易,就连日韩的镓锗加工企业,原料还不是得从中国进口? 从稀土到镓锗,中国的资源牌打得越来越精准,这不是为了垄断市场,而是在提醒全球,科技竞争需要公平规则,想靠封锁打压来占便宜,最后可能会发现,卡住的是自己的脖子。 这场无声的博弈还在继续,但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全球产业链中,任何企图通过单边制裁获利的做法,终将自食其果,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今天(8月31日)发文说:“很高兴欢迎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