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灿荣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要再纠结于日本那句廉价的“道歉”了! 这个提醒来得正是时候。当下的国际局势里,日本政府的动作早已超出 “历史反思” 的范畴。他们一边在口头偶尔抛出模糊的愧疚表达,一边却在实际行动中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 日本近年持续增加国防预算,2023 年防卫费已突破 GDP 的 2%,还在积极引进美国 “战斧” 巡航导弹,甚至计划在西南诸岛部署弹药库 — 这些动作,哪一点能看出对过往战争罪行的真正悔意? 我们所有人都该先静下心来想清楚。一句轻飘飘的 “对不起”,到底能换回什么。 它能换回那场持续 14 年、让我们整个民族付出 3500 万伤亡代价的血海深仇吗?不能。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投降,东北的森林里藏过抗联战士的冻饿身躯,上海的弄堂里埋过四行仓库守军的热血,重庆的防空洞里堆过无辜百姓的尸体。3500 万伤亡数字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是几代人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的 “道歉” 从来都带着强烈的功利性。他们往往在需要中国市场时松口,在谋求国际支持时表态,可转过头就会在历史教育上动手脚 — 日本教科书里,“侵略” 被改成 “进出”,“南京大屠杀” 的细节被大幅删减,甚至有政客每年都会去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种言行不一的 “道歉”,本质上就是一种外交话术,没有任何诚意可言。 既然如此,我们执着于这句满是虚伪的话语,又有什么意义? 金灿荣教授说得对。我们追寻的,从来不是所谓 “最大程度的和解”。那种忽略历史伤痕、只求表面和平的和解,只会让日本觉得 “口头道歉就能过关”,反而助长他们淡化历史的气焰。 我们真正该瞄准的方向,是 “最大利益化”。这里的利益,不是狭隘的经济索取,而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权益。 在科技领域,日本近年不断加强对半导体材料的出口限制,试图卡住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与其纠结日本是否道歉,不如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壁垒 — 当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掌握更多话语权时,日本才会真正意识到,必须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而不是靠口头敷衍蒙混过关。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反复要求日本道歉,而是主动构建历史认知的话语权。比如通过国际展览、纪录片、学术交流等方式,让世界更清晰地了解日本战争罪行的真相; 比如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推动建立更公正的历史评价体系,让那些试图淡化侵略历史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失去道德立足点。 在国家安全层面,日本与美国的军事同盟不断强化,甚至计划在 2025 年前拥有 “反击能力”— 也就是对他国基地实施打击的能力。 面对这种安全威胁,我们更要聚焦自身国防实力的提升,加快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完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用实实在在的实力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实,不纠结于日本的 “道歉”,并非忘记历史。恰恰相反,这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 — 我们把对先烈的缅怀、对苦难的悲愤,都转化成了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 当年,我们靠团结抗战赶走了侵略者;如今,我们要靠科技自强、经济稳健、国际话语权提升,让中华民族真正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当中国的 GDP 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当中国的高铁网络联通全国,当中国的空间站在太空稳定运行,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权益时,这些成就本身,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日本最有力的回应。 我们不再纠结于那句廉价的 “对不起”,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实现民族复兴,守护好当下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生活,这才是对 30 万南京冤魂、对 3500 万抗战先烈最好的交代。
日本网友:你们不能侮辱昭和,更不能把他和希特勒墨索里尼放在一起,投诉你们!美国网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