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国”一出口,美媒镜头立刻切到艾布拉姆斯那张拉长的脸,直播间弹幕

云云聊聊娱 2025-08-30 13:58:11

“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国”一出口,美媒镜头立刻切到艾布拉姆斯那张拉长的脸,直播间弹幕狂飙。 今年四月,一场在阿拉比亚英语频道上演的电视辩论,观看量冲破五十万,留下了近万条评论,彻底引爆了舆论场,主角是中国学者高志凯,对手则是曾为里根和特朗普政府效力的美国鹰派外交官艾略特·艾布拉姆斯。 这场交锋远不止唇枪舌剑,它更像一次精准的话语手术,高志凯用一把看不见的刀,解构了中美对抗的传统叙事,开辟了三个全新的战场。 他首先打响的是一场数字战,面对“中国威胁”这种模糊的帽子,他不争辩意图,直接把账本拍在桌上:我们的军费开支占GDP的1.7%,而你们是3.5%,数字不会说谎,到底谁更具攻击性? 当艾布拉姆斯的老调重弹,指责中国搞贸易壁垒时,高志凯再次用数据说话。他点明美国今年对华关税平均已达30%,电动车和芯片更是高达100%。结果呢?中国的出口额不降反升,反倒是把供应链逼到越南、泰国的美国企业,成本暴涨了20%,国内消费者和农户正在为此买单。 至于那个被念叨了无数遍的“知识产权”问题,他干脆利落地给出了终结。中国去年批准的专利量是150万件,是美国的两倍,保护水平指数也挤进了世界前十。这些冰冷的数字,比任何辩解都有力,直接把一个陈旧的议题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接着,高志凯把战场转移到了道德高地。他巧妙地颠覆了长期以来美国扮演“世界警察”和中国被扣上“规则破坏者”的剧本。 谈到菲律宾问题,他完全不陷入主权争端的泥潭,而是直接引用了马尼拉上万人游行要求美军撤离的事实,并指出美国驻军违反了菲国宪法。一瞬间,美国从“盟友保护者”变成了侵犯当地民意的“局外人”。 他将时间线拉长,做了一个残酷的对比,冷战结束后,美国卷入了13场战争,从伊拉克到阿富汗,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战争参与记录是零。一个在不断点火,一个在默默建设“一带一路”,惠及150个国家的20亿人。 在巴以冲突这个最敏感的问题上,立场的分野更加刺眼,当中国在联合国推动停火决议时,美国正向以色列输送上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在全球观众面前,清晰地定义了谁是和平的建设者。 最后他将博弈拉升到了文明的维度,这是一种更深沉的威慑,他不止一次提到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这不是空洞的炫耀,而是一种战略定力的宣告:我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不主动惹事,但绝不怕事。 在核武器这个终极问题上,他的策略堪称艺术,他先是亮出底牌,东风-41导弹能在14分钟内覆盖美国,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用哲学思辨收尾:“把地球毁灭一次和毁灭一百次,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人类的灾难。” 这种先亮剑、后收鞘的姿态,比单纯的武力恫吓更具威力,它传递的信息是:我们有毁灭你的能力,但我们更有控制这种能力的智慧与克制,这背后是耶鲁法学博士和前摩根士丹利高管的知识储备,也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 这场辩论的涟漪迅速扩散,拉美和非洲国家新增了200个与中国的合作项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紧急发布报告,警告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高志凯的言论被译成20种语言,甚至在欧洲议会被引用。 一位沙特王室成员私下说,这才是我们想听到的声音,这声音背是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是经济与军事的硬实力,更是叙事能力与文明自信的全面苏醒,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它的语言自然就有了穿透人心的分量。

0 阅读:0
云云聊聊娱

云云聊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