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年5月,78岁的李隆基绝食三日,对太监说:“告诉三郎,我在黄泉路上等他。”十几天后,唐肃宗李亨吐血而亡,父子之间的斗争,以这般悲怆收场,盛唐的气象,至此不复存在。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757年,安禄山刚刚占领长安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 叛军内部出现矛盾,唐肃宗李亨抓住机会调集大军,成功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座都城。 这一胜利极大地提振了唐朝的士气,也为李亨本已稳固的统治增添了重要砝码。 在此之前,李亨通过马嵬驿之变与玄宗分道扬镳,不久后在灵武自行即位,尊父亲李隆基为太上皇。 尽管玄宗后来并未公开质疑这一行为,甚至予以追认,但他仍保留了对南方部分地区的管辖权和朝廷大事的发言权。 玄宗曾表示,若李亨能率军收复两京,自己将完全交出权力。 两京的收复,意味着李亨即将获得完整的统治权。 对李亨而言,迎接太上皇返回长安是巩固政权的重要一步。 由于他的即位并未经过玄宗正式传位,朝中仍有潜在质疑的声音,个别宗室藩王也可能借此生事。 因此,李亨急需父亲公开交权并承认其即位的合法性。 然而,玄宗返回的过程却充满曲折。 李亨写信向父亲表示,希望他返回长安,并声称自己将归还帝位、退居东宫。 这封信引起了玄宗的疑虑。 他意识到李亨并非真心让位,而是试探自己是否愿意彻底放权。 作为经验丰富的政治家,玄宗看穿了儿子心中的不安,李亨担心被视为篡位,急需通过父亲的配合以确立合法性。 玄宗若此时回京,可能被卷入与儿子的权力争夺中。 若不返回,又可能被怀疑有意割据蜀中。 尽管此时叛军仍未彻底平定,国家经不起内部分裂,玄宗在回信中仍表示自己愿居蜀养老,暂不返回长安。 李亨身边的重要谋臣李泌洞察到这一僵局。 他代李亨重拟一封短信,内容委婉而周密。 信中解释道,当年太子留在马嵬并赴灵武即位,是迫于群臣和百姓的恳请。 如今收复两京、复兴唐室,已证明其即位的正当性。 李亨日夜思念父亲,盼其返京以尽孝道。 这封信打动了玄宗,他很快决定启程返回长安。 玄宗一行抵达凤翔时,他主动要求六百护卫卸下武器,交由地方保管。 李亨派出三千精骑“迎接”,实则监视。 玄宗行进至咸阳望贤宫时,李亨提前迎候。 他身着紫袍,步行跪拜,玄宗见状下阶拥抱儿子,二人相拥而泣。 玄宗命人取来黄袍亲自为李亨披上,这一举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他公开承认了儿子的帝位合法性。 李亨假意推辞后接受,百官拜贺,无人再敢质疑。 次日启程后,李亨亲自为父亲执鞍牵马,直至玄宗多次劝阻才骑乘前行。 玄宗感慨道,做天子五十年并无特别,今日成为天子之父方觉尊荣。 返回长安后,玄宗入住兴庆宫,此处邻近街市,便于接触外界。 他常与旧臣陈玄礼、高力士、玉真公主等相伴,生活颇为自在。 李亨也常来问安,父子关系表面和睦。 然而玄宗始终难忘杨贵妃。 他曾希望将其迁葬,但遭权臣李辅国等人阻挠,只得私下处理。 此后,玄宗常于兴庆宫长庆楼观望街市,百姓欢呼跪拜,偶有官员登楼赴宴。 这些举动引起李辅国的注意。 李辅国出身卑微,曾为高力士下属,如今虽掌禁军、专擅朝政,却仍遭玄宗旧臣轻蔑。 他借此向李亨进谗,称玄宗勾结外臣、意图复辟。 李亨未明确表态,但默许李辅国行动。 李辅国先以肃宗名义取走玄宗骏马二百九十匹,后又假传圣旨,谎称肃宗请玄宗游西内。 途中,李辅国率五百甲士逼玄宗迁居太极宫甘露殿。 高力士虽厉声斥责,迫使李辅国下马,却无法改变结局。 玄宗迁入后即被软禁,旧臣高力士、陈玄礼等被贬流放,玉真公主等人也被迫离开。 此后玄宗生活孤寂,虽有两女陪伴,却无人真正理解其心境。 他逐渐心灰意冷,开始辟谷,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762年,玄宗在凄凉中离世。 十三日后,肃宗李亨亦驾崩。 李辅国权势如日中天,最终需由继任者代宗铲除。 对此您怎么看?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报——大唐兵变马嵬驿;《旧唐书》)
762年5月,78岁的李隆基绝食三日,对太监说:“告诉三郎,我在黄泉路上等他。”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30 13:2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