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消息像插了翅膀——被红军俘虏两年多的国军中将张振汉,裹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衫,站在延安城门口。谁能想到,这位曾被老蒋在南京军事会议上拍着桌子骂“敢放虎归山就枪毙”的败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5年,在湖南西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国民党部队的中将张振汉被红军俘虏。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打了败仗的将军不但没有受到虐待,反而得到了红军的优待,后来还成为红军学校的炮兵教官。 在接下来的长征途中,他和贺龙、萧克等红军领导人一起经历艰难困苦,用自己专业的炮兵技术帮红军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可是等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毛主席却做了一个让大家意外的决定,动员这位已经真心认同革命的将领重新回到国民党统治区。 为什么毛主席会这样做? 张振汉后来又是怎样为革命事业继续工作的? 这段历史值得细细道来。 张振汉年轻时正是中国各地军阀不断打仗的时期,他选择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在军校里他读的是炮科,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很优秀。 由于在炮兵专业上表现突出,毕业后他加入国民革命军,并在中原大战里屡次立功。 蒋介石看中他的才能,破格提拔他当了师长,还授予中将军衔。 那个时候,这么年轻就当上中将的人非常少。 张振汉带的部队战斗力很强,经常被派去和红军作战。 但在1935年的忠堡战斗里,他的部队被红军包围了。 尽管他指挥队伍多次尝试突围,但都没有成功。 最后红军全歼了他的部队,并活捉了他。 被俘之后,红军不仅没有处决他,反而对他十分尊重和照顾。 贺龙、任弼时、萧克等红军领导人都来看望他,和他谈心,还安排医生给他治伤。 慢慢地,张振汉放下了戒备心理。 后来萧克邀请他到红军学校当教员,教红军战士炮兵技术。 一开始有些学员不太接受这位“俘虏教员”,但张振汉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他讲课非常认真,不仅教技术,还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分析得失。 连红军高级将领都常来听他讲课。 红军对他的信任和真诚,让他深受感动,从此全心投入到红军的工作中。 1935年11月,红军开始长征。 出发前,军团领导特意向张振汉询问了国民党在北方的兵力情况,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制定了突围计划。 长征路上,给他配了骡子骑,还有专人照顾。 贺龙、任弼时常和他一起行军、讨论战略。 张振汉的军事知识在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 比如红军到达金沙江边时,没有船无法过江,张振汉建议用竹排渡江,红军按他的办法顺利过了江。 在龙山县城,红军被敌人碉堡挡住去路,只剩下两发炮弹,张振汉亲自操炮,两炮都打中目标,打开了通道。 翻越玉龙雪山时,张振汉不小心跌入山凹,红军战士们冒着危险把他救了上来。 这些经历让他和红军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 长征结束后,红军三大主力在延安会师。 张振汉作为唯一一个跟着走完长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接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毛主席亲自找张振汉谈话,劝他回到国统区继续为革命工作。 虽然风险很大,但张振汉接受了这个任务。 他带着周恩来给的安家费离开延安,刚到武汉就差点被蒋介石派人杀害。 幸亏有二十多位国民党官员替他说情,才保住性命。 但蒋介石不许他再担任军政职务,他只好搬到重庆,以做生意为掩护,暗中为共产党做地下工作。 他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联络爱国人士,还营救过不少进步青年和被捕人员。 抗战胜利后,他搬到上海,继续从事反蒋和策反工作。 在湖南和平起义过程中,张振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多次在唐生智家中协调关系,还冒险去香港接唐生智的家人到长沙,防止国民党用家人威胁唐生智。 起义成功后,1953年他到北京开会,特意去看望老战友贺龙。 贺龙想请他去体委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 1956年,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专心做统战工作。 他的家里经常有各界人士来往,包括原国民党将领和末代皇帝溥仪,他还帮忙促成了溥仪的婚事。 1967年,张振汉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 中央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将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萧克在悼词中说,张振汉的转变是在长征的血与火中完成的。 他从黄埔军校毕业生、国民党中将,到被红军俘虏,再到成为红军教员、长征参与者,最后回到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段特别的经历。 对此您怎么看?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张振汉:跟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民党军中将)
1937年秋,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消息像插了翅膀——被红军俘虏两年多的国军中将张振汉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30 02:40:02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