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南海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大型岛屿,虽然已经在永兴岛、美济岛等岛礁上进行填海造陆,也建了机场,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最可惜的是没能在巴拉望岛和纳土纳群岛站稳脚跟,这两个岛屿曾经一度属于我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南海在地图上只是蓝色的一片,可真要说起它的重要性,放眼全世界都少有能比的地方,货轮每天在这里穿梭,油轮、集装箱船、散货船从清晨到深夜不曾停歇。 三分之一的全球海运要经过这里,海底还埋着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位置正好卡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谁在这里有稳定的存在,谁就能在区域甚至全球的博弈中多几分底气,可现实摆在面前,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足够的大型天然岛屿。 永兴岛、美济岛这些年做了很多建设,填海面积增加了,机场跑道铺好,港口也有了,但这些都是在人为条件下打造出来的。 面积小、淡水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这些问题短时间很难彻底解决,天然大岛就不一样,有纵深、有资源,驻军、生活、补给都能在本地实现,遇到台风和长时间封锁也能自己撑得住。 巴拉望岛和纳土纳群岛就是这样的存在,面积大、位置关键,天然条件比南海绝大多数岛礁都好。 历史上,中国渔民常年在这一带捕鱼,靠岸补水、晾晒鱼干,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在这里停靠过,岛上至今还能找到与中国相关的遗迹和记载。 这些地方一度与我们有直接联系,可随着殖民势力进入东南亚,形势急转直下,西班牙、美国在菲律宾立足,巴拉望岛被纳入其管辖,荷兰扩张到印尼群岛,纳土纳也成了荷属东印度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力量薄弱,手里能用的舰船不多,南海那么大的范围很难全面巡逻,尤其是远离大陆的区域,缺少续航和后勤保障的条件。 国家的主要精力还放在恢复经济、稳定局势上,没有条件立即在这些岛屿建立长期驻守和行政管理。 等到有能力再关注,菲律宾和印尼早已在岛上建立了居民点、港口、机场,形成了稳定的实际控制,国际上看重的是现实存在和有效管辖,这就让重新插旗变得格外困难。 今天看周边,菲律宾依托巴拉望岛,把南海西侧入口牢牢握在手里,这里的港口和机场规模大,补给方便,军事部署直接覆盖周边海域。 印尼控制着纳土纳群岛,那里有丰富的油气田,与国际能源公司合作开采,把天然气输送到新加坡。 美国在这一地区不断活动,军舰军机频繁出现,还与周边国家进行联合军演,强化它们的防务力量,这些都在挤压中国在南海的战略空间。 人工岛的建设确实让局面有了变化,永兴岛的机场可以起降大型飞机,港口能停靠大型舰艇,美济岛、渚碧岛等地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设施,雷达站、通信系统、生活区、医疗点一应俱全。 这些基地在日常巡逻、渔业保护、海上救援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可和大岛比,短板依旧明显。 人工岛需要频繁的外部补给,补给船从海南出发要跑上好几天,遇到恶劣天气航线就可能中断,台风登陆时,防波堤和建筑设施的损毁需要很长时间修复,这些都是天然岛屿几乎不用担心的问题。 南海的问题不只是地理上的,还牵扯到法律、政治和军事,历史证据固然重要,但国际上更在意谁在现场、谁能长期维持运转。 周边国家利用这个规则,在它们控制的岛屿上修设施、驻军、开发资源,不断强化存在感,外部大国利用军事和经济合作,把力量投射到这个区域,让本就复杂的局势更难调和。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仅是岛礁的争夺,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要稳住局面,海军远洋能力必须持续提升,后勤保障体系要足够强韧。 填海造陆的技术需要更高标准,建设出的岛礁要在防护性和自给能力上更接近天然大岛,同时现有岛礁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也要加强,形成网络化布局,让每一个点都有支撑,不至于孤立无援。 历史的遗憾无法改变,巴拉望岛和纳土纳群岛已经在别人的旗帜之下运转多年,但未来的南海格局仍有塑造的机会。 把手里的每一块岛礁经营到极致,把力量一点点夯实,把补给线打通,把防御圈扎牢,这才是让局势朝着有利方向变化的根本,南海的风浪不会停,真正能让我们站得稳的,始终是自身的实力和持续的存在感。
我们在南海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大型岛屿,虽然已经在永兴岛、美济岛等岛礁上进行填海造
如梦菲记
2025-08-29 16:21: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