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8-29 15:22:34

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我们派人,绕过了他这个现任总统,直接去祭奠了当年力排众议、和我们建交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这一招“敲山震虎”,等于是在当着全世界的面,指着李在明的鼻子说:你不配,看看你前辈是怎么做事的! 要说卢泰愚这位前总统,那可是中韩关系史上绕不开的关键人物。1992年8月24日,正是他力排众议,顶着西方阵营的压力,推动韩国和中国正式建交。 他儿子卢载宪后来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回忆,当年建交过程特别艰难,他父亲早在1988年就发表了《七七宣言》,明确要改善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才有了后来的"北方政策"。 更有意思的是,卢家祖上早年住在山东,用老辈人的话说,中韩隔海相望,"早晨鸡叫都能听见",这种天然的亲近感让卢泰愚始终坚信,和中国建交是韩国必须走的路。 他不光自己推动这事,还主动给西方国家解释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怕这些国家对中国有误解。 再看看现在,李在明政府的做法可就差太远了。今年8月20日,中国驻韩大使戴兵当面给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递了阅兵邀请函,这明摆着就是告诉大家,李在明本人不会来了。 更让人琢磨的是,他把访日、访美的行程全排在了9月3日之前,外长赵显还一个劲儿往美国、日本跑,这态度再明显不过——在他心里,美日的位置可比中国重要多了。 有人说他是怕得罪美国,毕竟特朗普上台后正使劲拉拢日韩搞"印太安全架构";也有人说他怕国内保守派骂他"向中俄靠拢",可不管怎么说,这种左右摇摆的态度,跟当年卢泰愚的魄力比起来,确实差了一大截。 其实中韩建交这三十多年来,两国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可不少。就说今年吧,从去年11月到现在,往返中韩的航班就有4.5万多架次,来往的人超过572万,光中国游客去韩国的就有212万,这数字还在噌噌往上涨。 想想看,这都是当年卢泰愚他们那代人打下的基础。可李在明政府一边享受着这些好处,一边又在关键问题上含糊其辞,难怪咱们要拿出"纪念前辈"这招。 咱们中方这次去祭奠卢泰愚,可不是随便走个过场。选的这个时间点,正好卡在李在明拒绝出席阅兵和阅兵正式开始之间,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这既是对卢泰愚当年贡献的肯定,也是在提醒现在的韩国政府,中韩关系能有今天不容易,得懂得珍惜。 卢载宪说得好,中韩合作最要紧的是"民心相通",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可现在李在明政府一会儿搞点对中国游客免签的小恩小惠,一会儿又在安全问题上跟美国绑在一起,这种"口头友好"谁能信呢? 说到底,咱们这招"敲山震虎"敲得恰到好处。不指名道姓批评谁,但所有人都明白话里的意思;不搞激烈对抗,但立场摆得清清楚楚。 当年卢泰愚顶着压力建交,图的是两国长远发展;现在有些人却把这种关系当成筹码,哪边给点好处就往哪边倒。 真该让他们多学学前辈的格局,想想中韩这几十年的交情,再看看眼前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别总在小圈子里打转转,把好端端的关系给搞僵了。毕竟老百姓要的是实在利益,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政治算计。

0 阅读:1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