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太平公主出宫探望外祖母,谁料表哥贺兰敏之竟趁其不备,将她一把拽进内室:"表妹,你就从了我吧!"还强占公主身边一众貌美宫女。事发后,武则天暴怒,下令除掉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父亲贺兰越石(官职不详,早逝),母亲是武则天的亲姐姐贺兰氏(后被封为韩国夫人)。
早年袭封外祖父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武士彟是武则天之父,唐朝开国功臣),后担任弘文馆学士,负责修订典籍、参与文化事务,成为当时朝廷中的青年权贵。
因为是史武则天的亲外甥,再加上贺兰敏之的母亲韩国夫人受到唐高宗李治宠爱, 经常出入宫廷,贺兰敏之自幼便与皇室往来密切。
而其外祖母杨氏(武则天之母),对贺兰敏之很是宠爱,凭借外戚身份和武则天的扶持,贺兰敏之获得了较高的官职与爵位。因为武则天与本家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关系不睦(二人早年曾苛待武则天母女),且兄长均早逝,贺兰敏之曾被武则天当作武氏家族的继承人培养,一度掌管武家相关事务。 史书记载中,贺兰敏之不仅有才华,还有一副好皮囊,(《新唐书》称其“年少美姿容”),但他可能从小被娇纵惯了,人品是真不行,不仅品行败坏,行事还非常放纵,做了很多荒唐事。
公元670年,贺兰敏之的外祖母杨氏去世后,贺兰敏之在服丧期间公然违背礼制——穿华丽服饰、召集歌姬宴饮作乐,甚至强占前来吊唁的官员之女,《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有记载。
他做的荒唐事可不止一件。据说当时朝廷已为太子李弘选定婚事,女方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这位杨氏出身官宦之家,才貌出众,本应是未来的太子妃,甚至可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婚约既定,朝野皆知。 而贺兰敏之作为负责筹备婚事的官员,却利用职务之便,窥见杨氏的容貌后便起了歹心。他无视皇室威严与礼法约束,在婚礼举行前竟强行霸占了这位准太子妃。
此事传开后,朝野震动——太子的未婚妻遭此侮辱,婚事自然无法继续,只能被迫取消。杨思俭之女因这场横祸,不仅失去了成为太子妃的机会,人生轨迹也被彻底改变;太子李弘更是蒙受奇耻大辱,皇室颜面扫地。 贺兰敏之这一行径,既是对太子的公然挑衅,也是对皇权的藐视,成为他诸多罪状中尤为刺眼的一笔。
不止如此,他甚至色胆包天试图冒犯太平公主。公元670年前后,太平公主经常去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家里探望。一日,太平公主如往日一样来到外祖母家,谁知驾临时,贺兰敏之竟利用府邸主人亲属的身份,对随行侍从展露了露骨的觊觎。
他凭借权势拦下公主一行,目光在宫女们身上肆意游移,无视她们的惊惧与抗拒,以强硬手段将这些侍奉公主的宫人强行滞留。面对乳母护着公主的恳求,他非但不加收敛,反而以轻蔑姿态施压,最终对这些宫女实施了逼淫之举。 年幼的太平公主虽未直接受辱,却亲历了这场公然践踏皇室尊严的行为——侍从的哭求、家仆的蛮横、贺兰敏之的嚣张,都成为她幼年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冲击。这一行为绝非孤立的放纵,而是贺兰敏之长期藐视皇权的集中体现,也为次年武则天对其彻底清算埋下了关键伏笔。
太平公主,可是武则天最偏爱的女儿,可能因为长女早夭,或许出于对早夭女儿的愧疚与怀念,她将情感更多倾注在太平公主身上。《旧唐书》记载“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 ,太平公主不仅外貌,连性格和谋略都与武则天相似。 得知贺兰敏之对太平公主的所作所为,再加上太平公主备受惊吓,最终触怒武则天。671年(咸亨二年),武则天罗列其十大罪状(包括私通外祖母、丧期淫乐、冒犯皇室等),奏请唐高宗将其流放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并剥夺其“武姓”(此前为依附武家已改姓武),恢复“贺兰”本姓。
据《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记载,他在流放途中行至韶州(今广东韶关)时,“以马缰自缢而死”,年仅20余岁。 贺兰敏之的生平折射出唐代外戚凭借权势快速崛起,却因自身品行缺陷导致败亡的典型轨迹,其事迹也成为初唐史中一段引人争议的记录。可真是印证了一句话: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