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盗版音乐已经被严格限制了,而国内音乐却还是没有发展起来? 因为垄断,我国八成音乐版权都在企鹅手里,除了它自己的qq音乐,酷狗、酷我也是它控股。
想听歌要掏钱,这一举措屏蔽了大部分手机用户,qq音乐的付费会员1.1亿左右,剩下13亿大部分用户压根不会为音乐付费,渠道垄断导致音乐流行不起来。这几年严打盗版音乐之后,再也听不见大街小巷都回荡着的流行歌了。
企鹅垄断收费,甚至曾经搞出过删除用户手机里的mp3的事情,关键是那些存在手机里的mp3是用户早几年就花钱购买下载的正版,企鹅的 app一扫描,这歌曲现在版权是我企鹅的,你没开会员不让你听,给你删了!当年这事还搞上过热搜。
现在是不直接删除了,但是也屏蔽了不给你播而且更加鸡贼的是提示你mp3音质差可以替换为更高的音质,你一旦点同意就把你的mp3替换成他们的加密格式,不开会员听不了了。
现在下载的歌曲都是专用加密格式,不用他们的app就不能播放,下载的歌会员过期了不能播放,单独购买的歌曲,会员过期了也不能播放。
你花钱买的歌曲真的属于你吗?其实你只是租了个短期播放权,如果你仔细看了条款,会发现连你听音乐用的账号都是企鹅临时租给你的。 音乐创作生态也受影响,独立音乐人想发行作品,八成以上渠道掌握在垄断平台手中,上传歌曲要通过层层审核,新人作品很难获得推荐位。
某校园歌手原创歌曲在平台发布后,因缺乏流量扶持,播放量始终停留在个位数,反观头部歌手发歌,平台首页弹窗推送,资源倾斜严重,新人出头机会渺茫。 创作激励机制失衡,垄断平台把大量资源投入头部艺人,中小创作者收益微薄。音乐人的收入主要靠播放分成,但平台算法不透明,播放量与收益不对等。
一位民谣歌手透露,自己歌曲在平台有百万播放量,到手分成仅几百元,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被迫放弃音乐创作,另谋生路。 听众付费意愿降低,重复收费现象普遍,同一首歌在不同平台要重复购买会员才能收听,用户买了单曲,却因版权变动无法播放,消费体验极差。
付费后还充斥大量广告,影响听歌体验,这些乱象让用户觉得花钱不值,宁愿选择短视频平台听片段,也不愿为音乐付费。 音乐风格单一化,平台为追求流量,主推口水歌、网红神曲,原创音乐、小众音乐难以生存,榜单常年被几首爆款歌曲霸屏,缺乏创新。
某摇滚乐队新专辑上线,因不符合平台主流风格未获推荐,乐队无奈解散,长此以往,音乐市场失去多样性,难以孕育优质作品。 版权垄断还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平台为争夺独家版权高价竞购,推高版权成本,这些成本最终转嫁到用户身上,同时挤压音乐人的创作空间。
而被垄断的版权无法自由流通,阻碍音乐产业健康发展,当听歌变成一场复杂的付费游戏,音乐本身的魅力被消磨,行业发展自然陷入困境。
用户14xxx75
所以我只听盗版,这些垃圾平台在我这里别想赚一分钱。
风狂的雨
流行歌曲就应免费听才能流行起来,现在一经资本家垄断了,那还流行个狗屁呀!过去八十年代流行起来的歌曲都是随处免费听,许多商店,饭店,休息场所都可听到世界顶级音乐,而那些流行音乐歌曲用双卡录音机就可复制收听,年青人们手提着收录机播放着流行歌曲,大家边唱边跳,就这样形成了新的音乐潮流。现在歌曲,音乐都被资本垄断了,金钱买不来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因为歌曲和音乐要先进行对人耳人心的灌输才能感动人心,这样才能形成心理的共鸣,由此演化成不同人群喜闻乐见的音乐潮流和音乐爱好!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音乐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无尝免费的为他们无所不在巧灌输音了,无法让他们再爱上音乐了!
Libra
我只听免费[微笑]
往事随风
行业百草枯[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