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起,美国将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届时小额包裹需缴纳适用的所有税费。目前,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印度、日本等25国的邮政机构相继宣布暂停向美国寄送包裹。 特朗普政府这项政策看似冲着“公平贸易”和“增加税收”而来,实则是一步损人不利己的臭棋。他们原想堵住所谓关税漏洞,甚至幻想借此重振美国制造业,结果呢?全球25国直接用“暂停寄件”集体回敬,国际邮政网络一夜之间几乎对美国锁上了大门。 每天进入美国的400多万个包裹突然卡在半路,这可苦了那些依赖跨境网购的美国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他们本就靠便宜商品过日子,如今每件商品可能得多付15到30美元,这不是明抢是什么? 有数据说,美国家庭每年可能因此损失2000美元,工薪阶层首当其冲。 全球邮政系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棍打蒙了。法国邮政、德国DHL纷纷暂停业务,关键原因就三个字:不清楚。谁來收税?怎么报数据?流程如何操作?美国政府光甩政策却不给说明书,各国邮政只好摆手不干。 别忘了,那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包裹,背后是646亿美元的年贸易额。从中国卖家的服饰配件,到韩国美妆小样,从欧洲手工艺品到印度特色商品,如今全都被逼得要么涨价、要么离场。加拿大一家珠宝商直接宣布暂停美国订单,英国毛线商家Wool Warehouse无奈退出市场——它们玩不起了。 特朗普或许以为,抬高进口成本就能让“美国制造”站起来。但现实是,美国早已失去生产这些低价商品的土壤。没有廉价劳动力、没有完整产业链,就算包裹涨了价,货架上也不会突然冒出一堆“美国造”的替代品。 结果就是,成本最终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沃尔玛部分商品已涨价15%,阿迪鞋类也预计上调22%。这哪是保护贸易?分明是给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场闹剧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今天,单边主义只会招来多边反制。25国齐步说不,不是偶然,而是对美国一意孤行的直接回应。从欧洲到亚洲,邮政网络虽暂缓发货,却并未中断贸易合作——他们只是不愿跳进一个没人解释清楚的糊涂账里。 而中国,或许反而不必太焦虑。尽管来自中国与香港的包裹占美国小额免税包裹约六成,但中国商品的优势不仅在价格,更在产业链和效率。即便同一套关税环境下,中国货依然有“打得起”的底气。 说到底,这场由美国掀起的贸易风波,没有赢家,只有一堆待解的烂摊子和一肚子气的消费者。政策可以随意反转,但市场逻辑和全球协作的规则不会因此改变。等到美国海关堆满滞留包裹、老百姓网购价格飞涨的时候,不知道特朗普会不会后悔这场仓促出手的“关税大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8月29日起,美国将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届时小额包
之年爱八卦
2025-08-29 08:20:02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