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举动可谓直接把中美在高技术原料领域的较量摆上了台面,瞬间将本已紧张的贸易关系又往前推了一步。 为什么一个材料的问题能让两个大国闹得这么僵?其实,这背后不光有国家利益博弈,更牵扯出一大串令人琢磨的供应链故事。 现在的高科技行业,稀土都是少不了的家伙,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还是美军高端战机的电子系统,这类磁铁少一样,产品就得停工。 美国国内也有资源,比如加州有大把的稀土矿,可问题并不在地底下有多少,而在于挖出来之后,怎么把它变成靠谱的原材料。 美国企业自己搞分离、提纯设备,就总感觉差点火候,好多时候做出来的材料还达不到关键领域的标准。 中国这边就不一样了,占全球九成多的稀土加工份额,把矿石玩得明明白白。分离纯度、成本控制早已是全球领先水平,所以很多美国公司干脆直接把稀土卖到中国加工,然后再进口回去。这种“你出矿,我出技术”的配合模式,其实早被市场推着走到一起,想分还真不容易。 美国也不是没想改写这样的局面,早几年MP Materials公司吆喝着要让美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没两年,贡献最大的生意还是把自家稀土送到中国去做二次加工。一断合作,财报直接变难看,股票也是一路往下掉。想跑完全产业链,技术跟不上就是白搭。 现在特朗普想用关税“威胁”,看似强硬,实际上并不现实。如果真把进口稀土磁铁的价钱抬高了,吃苦头的还是美国自己。 不光汽车、电动车厂子要多掏钱,造军机的本钱也一下涨不少。买单的最后还是美国老百姓,换辆新能源车得多花好多钱。 而且这时候全球其他供应方也顶不上来,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东南亚都还在追赶阶段,要想真打破中国的技术优势,没个三五年根本做不到。 美国面对这种“靠天吃饭”的局面,一味喊关税只能是被动应付,还不如坐下来商量个靠谱的合作办法。 说到底,这场稀土争端不是谁想强就能强,谁想独立就能独立。现实很简单,谁都有对方离不开的地方。只想着靠施压,最后可能是两败俱伤。 不如双方放下架子,找个平衡点,把有用的资源和技术好好地搭在一起。这才符合两国和全球科技发展的共同利益。
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媒消息,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i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