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国元首来北京看阅兵,朝鲜领导人排在第二位,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8月28日在中

暖阳融雪情愈深 2025-08-28 16:42:31

26国元首来北京看阅兵,朝鲜领导人排在第二位,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8月28日在中方新鲜出炉的9·3阅兵出席名单里,26国元首与政府首脑的排序引发广泛关注: 俄罗斯总统普京位列首位,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紧随其后排在第二,这一安排完全打破了此前外界的预判! 此前国际舆论的焦点多集中在韩国总统李在明是否参会——毕竟中韩经贸联系紧密,且李在明执政后多次提及“深化对华合作”,但最终李在明以“国内事务繁忙”为由缺席,仅由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代为出席; 与之相反,朝鲜领导人的参会此前未透露出任何风声,无论是韩媒的跟踪报道,还是韩国特使朴炳锡与中方的沟通中,都未提及这一可能性,其突然出现在名单且排名靠前,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对朝鲜来说,此次参会对其外交意义显著。长期以来,西方舆论常渲染“朝鲜国际孤立”,而此次能与中俄等大国领导人共同出席重要国际纪念活动,且排序仅次于普京,相当于向外界传递“朝鲜并非孤立无援”的信号。 既证明其能与大国建立稳定互动,也通过高排序凸显自身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为后续打破西方外交围堵积累筹码。 而中朝双方对行程的严格保密,也从侧面说明此次安排经过精密协调,避免了外界提前炒作干扰,确保活动聚焦纪念抗战胜利的核心主题。 这一排序更暗含对当前东北亚局势的精准回应。近年来外界不乏“俄朝军事合作影响中朝关系”的猜测,此次金正恩排名高于部分中国传统战略伙伴,直接打破了这类传言。 向外界清晰传递出“中朝关系不受第三方干扰”的立场,也体现中方对东北亚地缘格局的掌控力。 在半岛问题复杂敏感的背景下,中方通过这一安排强化与朝鲜的沟通,绝对是有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性的。 同时,这也是对韩国的隐性提醒:韩国政府近年在中美之间保持摇摆,既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又需要中国的经济市场。 此次李在明缺席与金正恩高规格参会形成鲜明对比,实则是在传递“关键合作场合需积极参与,缺席则可能失去话语权”的信号,暗示韩国若持续在对华关系中犹豫,或将错失更多合作机会。 从整体参会阵容看,尽管西方国家无高层出席,但中方集结了东盟6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中亚5国、东欧及非洲多国领导人,形成了非西方国家的广泛参与格局。 这种阵容并非偶然,而是隐性展现出“反围堵”的政治呼应——在西方试图通过意识形态划线孤立中国的背景下,大量非西方国家领导人主动参会。

0 阅读:851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