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跑两任总统的女人,最后自己当上总统,最大愿望:与中国合作 2023年乌鲁木

语蓉聊武器 2025-08-28 14:22:52

赶跑两任总统的女人,最后自己当上总统,最大愿望:与中国合作 2023 年乌鲁木齐中吉文化博览会上,奥通巴耶娃的目光停在一件雪豹图案挂毯上。 制作者阿依古丽曾是她基金会帮扶的农村妇女 —— 三年前还在为孩子学费发愁。 如今在比什凯克开了两家缝纫店,雇着五位同村妇女,“现在村里通了电,缝纫机能连轴转,还能和中国客户视频谈订单”,奥通巴耶娃的笑意里藏着欣慰。 很少有人把眼前这位温和老人,和二十年前搅动吉尔吉斯斯坦政坛的 “变革者” 联系起来。 2005 年 3 月,比什凯克飘着残雪,时任总统阿卡耶夫掌权 15 年,家族垄断金矿、伪造选票,百姓连取暖煤都买不起。 刚从联合国格鲁吉亚观察团回国的奥通巴耶娃,举着扩音器站在政府大楼前:“我们要的不是把国家当金库的总统,是让孩子吃饱饭的政府!” 3 月 21 日,贾拉拉巴德抗议者占领当地政府大楼,奥通巴耶娃带反对派赶去支援,途中遇警察拦截,公寓还遭炸弹袭击,可她次日仍举着 “公平” 标语上街。 3 月 24 日,上千民众随她冲进总统府,阿卡耶夫早已逃去哈萨克斯坦,4 月 4 日在莫斯科签字辞职。 这场 “郁金香革命” 后,有人劝她竞选总统,她却只接了临时政府外长:“我要的是救国家,不是抢位置。” 没曾想,五年后她要再掀变革。 2010 年初,总统巴基耶夫变本加厉,让儿子掌控经济开发署,垄断基建项目,2008 年金融危机后还把水电价翻三倍。 那年冬天,比什凯克零下 20 度,不少家庭因缴不起电费断电。 奥通巴耶娃去南部奥什难民营,见三岁孩子冻缩在母亲怀里,抱着半块干馕,当场红了眼:“必须换掉他!” 4 月 7 日,比什凯克街头满是抗议者,巴基耶夫下令开枪,88 人丧生。 愤怒民众冲进总统府,巴基耶夫逃往白俄罗斯。 国家陷混乱,奥通巴耶娃被推为临时总统,上任首日就去南部冲突区。 2000 多人遇难,40 万难民住帐篷,她蹲在帐篷前分面包:“我一定让大家有房住、有饭吃。” 要兑现承诺,得找靠谱伙伴。 奥通巴耶娃记得 1997 年在英国当大使时,接触的中国商人从不提政治条件,只说 “一起搞建设、赚钱”。 2010 年 6 月,她访华时专门去新疆农业科技园,见大棚冬天能种西红柿,拉着农技人员的手请求帮忙。 三个月后,中国团队带着设备赴吉国科克苏村,建成当地首个冬季蔬菜大棚,如今村里蔬菜不仅自足,还通过冷链卖到中国,村民收入翻三倍。 她还盯着能源难题 —— 吉国南部电力得绕道乌兹别克斯坦,成本高还常断电。 奥通巴耶娃力推中吉合作 “达特卡 - 克明” 输变电工程,2013 年竣工那天,科克苏村首次用上稳定电力,孩子用台灯写作业,不用再靠煤油灯。 2011 年她去中国考察铁路,提出建中吉乌铁路:“路通了,矿产能运到中国,中国商品也能进中亚,双赢!” 2011 年 12 月,奥通巴耶娃平稳交权给阿坦巴耶夫,成中亚首位自愿和平交权的元首。 卸任后她创办基金会,帮妇女创业、在农村建图书馆,科克苏村图书馆里半数是中文译本,不少孩子靠资助去中国留学。 2022 年她任联合国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还带科克苏村的大棚西红柿给难民:“这是中国帮我们种的,现在我们也能帮别人。” 如今,中吉合作结满硕果:2024 年双边贸易额破 150 亿美元,中吉乌铁路开工,比什凯克中文学校有 300 多名学生。 就像孟加拉国前总理谢赫・哈西娜,推动中孟建纺织厂让女性就业率提 40%,奥通巴耶娃也用民生小事,织就中吉合作的温暖纽带。 正如博览会上的挂毯,雪豹象征吉国坚韧,葡萄藤缠绕生长,结出共赢的甜果。 奥通巴耶娃的经历,在国际社会常被视作 “小国女性领导力” 的典型样本。 她不靠强权、不谋私利,两次推翻腐败政权后主动交权,用 “民生优先” 的治理逻辑打破了 “权力固化” 的刻板印象,这种 “功成身退” 的格局,为动荡地区的政治转型提供了参考。 而她力推的中吉合作,更成了国际务实合作的缩影。 从蔬菜大棚到输变电工程,中国以 “无附加条件” 的援助模式,帮吉国解决了取暖、就业等实际难题,这种 “民生导向” 的合作,不仅让两国民众切实受益,也打破了西方 “援助即控制” 的叙事,为全球南南合作注入了温暖底色。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