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现金砸进香港,李嘉诚的超市帝国第一次被内地玩家撕开大口子。 在香港逛超市,以前常陷入“二选一”的惯性,想买日用品,大概率会去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要么就是另一大巨头惠康。 不管是尖沙咀的街坊买瓶酱油,还是沙田的主妇囤箱奶粉,货架上的品牌、价签上的数字,好些年都没太大变化。 这两家确实把香港日常采购的主要渠道攥得挺紧,虽说没到完全垄断的份儿上,市面上也有零星小超市,但论规模、网点覆盖,根本没法跟它们比。 这种市场优势下,东西不算便宜,可市民想图方便,大多还是得选这两家。 直到今年,京东突然扔出个“王炸”,40 亿现金拿下香港90家佳宝超市,这事儿往小了说,是一家内地企业买了批香港门店。 往大了说,是第一次有人对李嘉诚的零售版图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冲击,要知道,佳宝在香港开了几十年,虽然规模远不如百佳、惠康。 但网点都扎在居民区里,是街坊们常去的“便民店”,手里攥着不少稳定客源,京东一接手,没急着换招牌搞噱头,先干了件实在事:把内地的好东西往货架上搬。 现在去香港的佳宝超市,你或许能看到山东的烟台苹果、四川的麻辣牛肉干,还有京东自己的日用品,价格比百佳、惠康便宜不少。 更方便的是,佳宝还接上了京东的线上系统,香港市民在手机上下单,最快两小时就能送到家,这事儿,百佳、惠康这么多年都没真正做到位。 为啥说这是冲李嘉诚来的?因为百佳超市是长江和记旗下的核心业务,算是他零售版图里的 “基本盘”。 这么多年,百佳和惠康靠着市场主导地位,日子过得挺舒服,不用费心思琢磨降价,反正消费者没太多其他选择,也不用急着丰富品类,少进几种货还能减少成本。 可京东一进来就不一样了,你卖得贵,我就拿内地直供的货源压价,你品类少,我就把南北干货、地方特产全搬过来,你服务慢,我就搞线上线下联动。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少香港市民开始转投佳宝, 毕竟谁不想花更少的钱,买更多样、更新鲜的东西呢? 现在去香港的佳宝门店,经常能看到排队的人,尤其是下班时间,街坊们推着购物车,车里装的多是内地商品。 这种变化,让百佳和惠康以前那种“不怕没人来”的底气,明显没那么足了。 不是靠 “砸钱抢地盘”,而是靠 “给消费者真好处”,香港的超市市场之所以能维持多年的稳定格局,就是因为缺少有实力的外来者打破僵局,消费者可选的空间太小。 京东一进来,带着内地的供应链优势,能把南北货以更低的成本运到香港,还能把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带过去,这才真正戳中了百佳、惠康的“软肋”。 这种变化,不是谁打败了谁,而是竞争带来的良性循环,说到底,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靠市场优势 “躺赢”,而是谁能把更好的东西、更实惠的价格、更贴心的服务带给消费者。 京东这40亿砸下去,砸破的不只是香港超市的旧格局,更是给所有有“巨头主导”的市场提了个醒,不管是谁的 “版图”,只要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选择,旧的优势就撑不了多久。 信源:证券日报——2025-08-16——《京东完成收购香港佳宝超市》
40亿现金砸进香港,李嘉诚的超市帝国第一次被内地玩家撕开大口子。 在香港逛超
青橘小罐
2025-08-28 11:31:23
1
阅读:3670
用户12xxx55
香港店铺租金不便宜,人工不便宜。对李嘉诚超市冲击不大。香港超市货品把关要严,不能卖假货。就是同台竞争。要赚钱,从降低商品价格入手。超市员工从大陆带过来香港,给三千块钱一个月?不可能。从大陆过来香港打工仔工资跟香港本地人工资差不多,否则会被香港劳工处找麻烦
用户15xxx94 回复 08-29 00:50
看着吧,迟早要将百佳打扒下,那只李奸诚到顶了衰落已经是必然的了
15842jgfggdfhv 回复 08-28 22:10
李有超市吗?他的百佳早就卖了,卖了很多年了,他们只保留了屈臣氏小店连锁
坐看云起
敢跟国家作对?有的是方式方法
天意人生
语无伦次
山河
刘强东还是蛮有拼劲的
用户54xxx54
大润发又如可.都是一市一店一区一店也无力回天.超市过时了.点外卖.去市场买菜.水果.香港更先进.市场就做都晚上8点.超市卖牙膏生活用品.冷藏吃品.外国牛排.羊排.[滑稽笑]
用户10xxx17
可别炒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