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恐龙当城市形象,常州真就没的选?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44:37

“苏超”话题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其中恐龙又占一大半。

中华恐龙园的恐龙在“苏超”赛场的爆火,距今已两月有余。6月21日,常州队主场对阵南京队的比赛中,恐龙园的“恐龙大军”集体亮相,20余只仿真恐龙,是那轮比赛中最有气势的啦啦队,为此,常州发布前一天的微信推送标题为“恐龙出动!家里一条龙都没留”,收获阅读量10万+;当天的比赛中,小恐龙“角角”突然“晕倒”的场面瞬间引爆网络,“一倒成名”,也被网友调侃“常州0:4输了,气晕一头恐龙”。

一倒成名等恐龙热梗的背后,是常州这座城对于恐龙IP持续二十多年间的打造。自1997年常州决定要建一座中华恐龙馆起,常州人经历了从质疑恐龙到认识恐龙,再到爱上恐龙的过程,恐龙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波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随着“苏超”和常州队爆火,恐龙成为常州的常驻热梗,沈波很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民意调查,常州城市形象被定格在‘恐龙’上了”。

城市品牌的流量“引信”

5月下旬,面对“苏超”的爆火,常州市领导立刻召集文旅部门和景区运营方开会,讨论的就是如何接住“泼天的富贵”,将“苏超”的“赛事流量”转化为常州文旅的“发展增量”。市领导提出主场迎战扬州队时,可以让全市A级旅游景区对扬州游客免票,恐龙园第一时间响应。后来,这招被很多人认为是常州城市营销的“神来之笔”。

常州队前八轮积分垫底,喜提“梗王”称号,其间,恐龙频频代表常州队出镜。“大家在网上玩梗时,包括比画保卫战等,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提到常州,会不约而同地运用到小恐龙这个形象。”沈波列举他的发现,语气中透着欣喜。

恐龙园毫无疑问是“苏超”较大的受益者。5月31日,常州队以0:1负于扬州队,遭遇三连败,被球迷戏称为“十三妹”。这也成为“恐龙妹”诞生的灵感来源。6月6日,围绕“苏超”网络热梗,中华恐龙园推出“恐龙妹妹系列玩偶”,绿茸茸的霸王龙,身着粉色小短裙、爪捧足球,“一个系列玩偶,两个月营收两百万元,还收获了很多市民、游客的认可,相当不容易”。除开发恐龙妹玩偶外,创意策划是恐龙园的拿手好戏,两个月前,公司组建了恐龙IP的商业开发组,负责“苏超”相关的内容运营、商品开发、渠道销售以及设计的二次更迭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恐龙园早已与常州城市形象形成“强捆绑”,恐龙IP作为城市品牌的流量“引信”,以此引燃常州城市品牌的“绚丽烟花”。沈波直言,借着“苏超”和恐龙助力常州城市形象广泛传播,“让全国了解常州”。

“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

2011年,沈波荣获“影响中国”年度人物之新经济人物。至今,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央视主持人康辉说:“正因你在常州做得成功,对中国的主题公园发展才有了示范效应。”直到如今,沈波依旧赞同康辉当时的回答,“这正是体现了常州的‘无中生有’”。

与周边城市相比,常州文旅资源“天生”不足。直到“天上掉下恐龙蛋”,让常州“无中生有”的拿手好戏有了施展的舞台——

1997年9月,在一座从未出土过恐龙化石的城市,中华恐龙馆破土动工。在恐龙馆筹建期间,从常州新区招商局副局长,转任新区旅游办主任的沈波回忆,“我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能建成像传统博物馆这样的恐龙馆”。

当时,常州新区管委会提出,新区要打造“产业新区、宜居新区和旅游新区”。如何建设旅游新区?当时领导的思路很简单:“找一批没有包袱的年轻人。”

这一招也很奏效。早在恐龙馆落成前,恐龙园早期创业团队“用各种办法来养活自己”。其间,组建了新区旅行社,并组织“万名市民看新区”活动,串联起当时无法称为景点的场景,比如百米高的火炬大厦(今金陵江南大饭店)等,让员工穿上气膜扮演卡通角色与市民合照,这也为日后恐龙园的创新基因打下了基础。

细心人会发现,1997年开工的中华恐龙馆,到了2000年9月20日开园时,已更名为中华恐龙园。一字之差背后是已从文博视角转变为文商旅产业的发展模式。开园首年,入园游客超100万人次,销售总收入5000万元,并带动常州游客大增,2001年常州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当年引起轰动,正是因为远离了让人感觉摸不着边际的东西。”沈波总结道,他们把那个时代很难看到的声光电、动感等“情绪价值”提供给了游客。

20多年间,常州在恐龙身上不断加码,打造出独特的“恐龙世界”。今年暑期,恐龙园旁的恐龙人俱乐部酒店,虽然一晚价格基本在3000元以上,但依旧供不应求,在该酒店不远处,更大的酒店正在建设中。

“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我做得越发有滋有味。”沈波说他是长期主义者,以前大家认为开发恐龙是无中生有、“没的选”,“现在看来则是富矿,还要不断挖掘,要做到‘有中生新’”。恐龙园集团即将迎来25周年庆,如今正推动恐龙IP从“形”到“魂”的转变,以往集团会主动避开“科学、科普”,如今却越发重视“科学、科研、科技、科普”四科融合发展的理念,并付诸行动。

最为典型的是,恐龙园集团正加快实施“百龙计划”和“恐龙复活计划”,建立起中国知名恐龙复原图库,将每种恐龙仿生复原图进行3D建模,同时为每只恐龙申报相应的专利知识产权。这也是为何恐龙园内、“苏超”赛场上,“给人感觉好像恐龙复活了”。

“逃离”主题公园

2013年前后,中华恐龙园要“逃离主题公园”的言论让业界哗然。

一边是如火如荼地升级建设,并延续至今。2000年之前的首期投资近亿元,后续每隔三五年,园区不断改造更新,最大的好处是保持了热度,迎来一拨拨复购、重游。

可另一边,又为何大张旗鼓提出“逃离”?原来在十余年前,旅游地产市场火热,主题公园成了竞争红海。当时,他就反对一些房企将文旅与地产捆绑的模式,“如此文旅产业成了画饼充饥的‘饼’,跑马圈地的‘马’”。同时,他下了一个判断:一旦房地产市场萧条,依托地产收益反哺主题公园发展的模式,必将面临危机。近年来,这一判断得以应验,尤其是有些房企打出“文旅”旗号,房子早早销售一空,而文旅项目始终未见动工。

与此同时,沈波口中的“逃离”也并非放弃。在他看来,不仅要做好恐龙园本身,还要向外输出中华恐龙园的品牌、创意、策划、运营等服务,打破单纯依靠“门票、房票、饭票”的传统景区模式,实现多元发展。

近年来,沈波带领团队推出“恐龙原乡计划”,发挥自身在恐龙IP打造上的核心竞争力,赋能辽宁朝阳、重庆云阳等全国众多恐龙化石资源原产城市,实现“资源”与“市场”的双向奔赴,这也成为其“逃离”主题公园的重要方向之一。沈波分析:于当地而言,可以在进行恐龙IP开发中,少走弯路,缩短时间;于恐龙园而言,则能发挥专业所长,赢得订单,拓展业务。

目前,该集团在长三角地区以及河南、海南、山东等地实施文旅合作项目超300个。过去5年,恐龙园集团在服务与管理“走出去”方面,累计实现营收超7亿元,仅在绍兴、宿迁就分别实现业务签约1.44亿元、1.37亿元,为常州贡献税收超5000万元。

“产品要真正可持续发展,很关键的就是运营。”最近四五年,沈波正推动恐龙园集团将产品和地区发展、城市品牌、百姓诉求的紧密结合,探索一项创新业务:参与赋能和运营城市公共空间等,提升城市功能与活力。此前,恐龙园团队在常州新北区嫩江路(常工院北)打造了近160个摊位的夜排档,不仅实现商贩的规范管理,还满足了大学生的夜间消费需求,还可为公司创造管理收益。5月中旬,由恐龙园集团承办的常州首届宠物嘉年华在常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展中心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些宠物主人和宠物找到了自己的节日、地盘。”接下来,恐龙园集团也将在环球恐龙城等试点打造“宠物乐园”,实现人宠共游旅游度假区。

运营城市公共空间,背后是何逻辑?近年来,依托在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博物馆等场所举行的免费活动、公益活动,无不人满为患。沈波对此表示,“与其望洋兴叹,不如积极嫁接桥梁,到有流量的地方”,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承办常州的各类活动,走出景区,走进市民生活。近期,常州还把“恐龙”带到了流动的公共空间——开出了恐龙主题应援巴士、恐龙主题应援地铁专列,将“踢着足球的恐龙”卡通形象作为核心宣传元素。

踢足球的恐龙,会是常州新的城市形象吗?

栏目主编:陈抒怡文字编辑:陈抒怡

0 阅读: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