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嘴上说不来参加93阅兵,但是接见韩国总统李在明的时候又说,可以让李在明和自己一起访华,既省钱,又不污染环境。 这是释放信号要来了。 要弄懂特朗普的 “反复横跳”,得先看美国国内那把 “烧到眼前的火”。之前他喊着 “不参加 93 阅兵”,不是真的不想跟中方打交道,而是玩的 “先抬调子再放软” 的谈判套路 — 先摆足强硬姿态,等后续谈的时候,才能手里有筹码。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真正拖不起的,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协议,尤其是美国中部农场里的 “大豆难题”。 美国农业部上个月刚发了份报告,数据看得人揪心。 截至 5 月底,美国大豆库存已经堆到了 8900 万蒲式耳,比去年多了 18%,创下近五年同期最高。而伊利诺伊、艾奥瓦这些传统大豆主产区,70% 的豆农指着对华出口过日子。 这些中部州可不是普通的地方 — 它们是特朗普所在政党的 “票仓基本盘”。2020 年大选时,特朗普就是靠这些州的豆农、农场主支持,才在摇摆州里险胜。 现在离中期选举越来越近,豆农的不满情绪要是扩散开,选票肯定会受影响。特朗普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大豆卖不出去,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这事儿拖不得。 更妙的是,特朗普拉上李在明 “一起访华”,还藏着 “借韩国搭桥” 的巧劲。李在明这次访美,本来是为了协调美韩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顺便推进美韩半导体联盟的事 。 毕竟三星、SK 海力士在华的半导体工厂,占了韩国半导体出口量的 35%,这些工厂的产能直接关系到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李在明比谁都想跟中国谈妥供应链稳定的问题,特朗普正好抓住了这一点。 拉上李在明,对特朗普来说是 “一举两得”:一方面,能借着韩国在半导体议题上的需求,跟中方谈 “利益交换”—比如中方多买美国大豆,美方就对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运营放宽限制; 另一方面,也能避开国内的舆论压力。毕竟之前已经放了 “不参加阅兵” 的话,要是单独访华,反对党肯定会骂他 “向中方妥协”,拉上李在明,就成了 “三方沟通”,名头好听多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特朗普提的 “省钱”“环保”,看似是随口找的理由,其实是给美国选民看的 “公关牌”。 现在美国通胀虽然降了点,但普通老百姓对政府花钱还是很敏感,说 “省钱” 能让他显得 “会过日子”;提 “环保” 则是为了争取年轻选民 —之前他退出《巴黎协定》的事,让不少年轻人对他不满,现在借 “联合访华” 提环保,刚好能修复一下形象。 往更大的国际局势看,这波操作还跟 9 月的 G20 峰会有关。今年 G20 峰会在印度开,中美领导人要是能在峰会前通过 “联合访华” 见个面,能为峰会上的对话打个好基础。 而韩国作为 G20 成员国,也希望借中美互动稳定半岛局势 , 最近朝鲜试射导弹的频率高了,李在明政府需要中美在半岛问题上多协调,所以对 “一起访华” 的提议,他也有动力配合。 说到底,特朗普这波 “前脚硬后脚软”,不是没谱的瞎折腾,而是把美国国内政治、中美经贸、美韩关系拧在一起的算计。 放话 “不参加阅兵”,是为了稳住国内保守派;拉李在明 “一起访华”,是为了给中美谈判找台阶、搭桥梁;提 “省钱环保”,是为了讨好选民。每一步都围着一个核心转:尽快跟中方敲定下阶段的贸易协议,把大豆卖出去,保住中期选举的票仓。 至于这场 “联合访华” 能不能成,还得看三方的利益能不能对上 。 中方要的是美方在科技制裁上的松动,韩国要的是半导体供应链稳定,美方要的是大豆订单和选举支持。这场看似简单的 “提议”,其实是一场多方角力的开始,后续的博弈,才更值得关注。
特朗普这盘棋,起手就臭。先摆架子,放话“九三阅兵期间不访华”,像是握着主动。
【40评论】【63点赞】
用户10xxx31
拒之门外,不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