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林的故事:两次输给王心刚不气馁,成为明星后仍遭排挤,英年早逝太可惜

娱乐 04-29 阅读:1156 评论:12

如果用植物来形象“22大明星”中的男演员。

我觉得王心刚就像挺拔的白杨,永远迎风直立,身姿俊秀。

而李亚林呢,则更像是向日葵,纵然历经风雨,却依然向阳而生。

李亚林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对事业孜孜追求,对电影满怀热情。

但厄运却仿佛总是与他如影随形。

他一生命途多舛,仿佛始终都在与命运进行抗争。

可惜老天,并未给他更好的善待。

他在已经去世的“22大明星”中,是年龄最小的一位男演员。女演员则是上官云珠。

今天,应影迷朋友的要求,咱们就来说说这位已经离世37年的人民艺术家。

让我们通过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来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的李亚林。

一、一心想挣脱束缚的阳光少年,身上却背着一座“大山”

1931年2月5日,李亚林出生在辽宁金县(今大连金州区)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旧官僚。

就因为这,使他一生都背负着“出身不好”的“大山”,并因此历经磨难。

在他10岁那年,他被父亲送到北京读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誓要与封建旧家庭划清界限,拥抱新生活。

所以这个一心想要挣脱束缚的阳光少年,先是想当海员,扬帆远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航海体验之后,他却因肺部有钙化点而不得不选择了离开。

正在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了他一个消息,北京成立了一所电影学校,正在招收学生。

而从小就喜欢表演的李亚林,一听便格外兴奋。兴冲冲赶往设在北京的考场,并凭借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灵气,而获得了主考老师的青睐。

1951年夏天,20岁的李亚林,和来自上海考场的贺小书、赵联等幸运儿一起,共同走进了北京电影学校的大门。

左起:贺小书、李亚林、赵联

这时的李亚林,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他在班上样样争先。不仅专业成绩突出,而且前往湖北汉阳参加土改也表现优异。同时他还因为乐感强,而成为了学校合唱队的指挥,洒脱的风姿,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当时的李亚林性格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对于学校和班级所举办的各项活动都踊跃参加,非常活跃。

李亚林(右一)和同学合影

这时他的内心,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光影的世界里,绽放异彩。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身上所背负的“大山”,却足足压了他大半辈子。

二、初进长影,不受重视,两次争取角色都输给王心刚却毫不气馁

1953年,原北影厂的厂长田方,在北京建立起了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并担任团长。李亚林和他在电影学校的同学,进入这个剧团继续学习。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立,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的部分演员被分配到了长影厂,李亚林和贺小书、赵联、印质明等同班同学,都被列入其中。

但在电影学校各门成绩都名列前茅的李亚林,最初进入长影厂后,却不受重视。

这一方面与当时厂里的导演喜欢用外来演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厂里人际关系复杂有一定的联系。

贺小书进厂后很快就得到了在电影《国庆十点钟》中出演赵小惠的机会,并因表现出色,而成为了“当家花旦”。

赵联和印质明更是成为力捧的“小生”,接连在《夏天的故事》、《虎穴追踪》、《神秘的旅伴》、《国庆十点钟》等多部爆火电影中挑起大梁。

却唯独李亚林,他只能被分配演配角和反派。

但就算这样,李亚林也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角色。无论是《虎穴追踪》中的特务冯振辉,还是《患难之交》中的汉奸小棒子。也无论是《母女教师》中的张志高,还是《如此多情》中的费科长,他都演得活灵活现。

李亚林在电影《患难之交》中的扮相

可李亚林的心里,总归还是有些失落。

所以只要有适合自己的角色,他都会努力争取。

1956年,朱文顺导演筹拍反特片《寂静的山林》,李亚林对剧中男主角冯广发,表现出了强烈的创作感愿望,朱文顺导演也将他作为冯广发的候选演员安排了试镜。但最后却被副导演广布道尔基从抗敌话剧团找来的“英俊小生”王心刚拔得头筹。

王心刚和李亚林在《寂静的山林》中分饰冯广发和假军官

无独有偶,第二年朱文顺又执导《牧人之子》,李亚林也参加了试镜,但最终男主角还是继续由王心刚担任。

王心刚在《牧人之子》中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李亚林戏不好,而是王心刚长得太帅,银幕形象更为抢眼。可李亚林呢,用导演的话说,脸型有点“内凹”,属于“勺子脸”(也就是后来赵本山在小品中所说的“鞋拔子脸”)。在那个“正面人物”一定要是“浓眉大眼国字脸”的年代,李亚林无疑是吃了外形上的亏。

李亚林在电影《如此多情》中

虽然李亚林两次与王心刚正面“PK”都输下阵来,但他却毫不气馁。

因为他始终坚信,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道理。

这不很快,他在电影学校所学到的塑造角色的本领,也终于在一部新影片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一辈子都难忘于彦夫的提携之恩

1957年,李亚林与于彦夫有了第一次合作,在于彦夫执导的电影《芦笙恋歌》中出演了匪排长这个角色,戏份不多,却色彩鲜明。

第二年,于彦夫接到了执导反特片《徐秋影案件》的任务。当时厂里许多年轻男演员都对片中男主角汪亮情有独钟,但于彦夫却想让李亚林来试试。

可他的提议遭到了厂里某些领导的反对,认为李亚林“形象不好,只能演反派”。最终于彦夫顶着各方面的压力,还是大胆启用了李亚林。

结果《徐秋影案件》这部电影,使得李亚林来了个“大翻身”。

他之前已被划归到“反派演员”的行列。可汪亮这个沉稳老练的侦察员的形象,却为他赢得了极高的评价。

由此,李亚林也从长影厂的“边角”演员,一跃成为了“当家小生”之一。

所以他一生,都非常感恩于彦夫的提携之恩。

紧接着两人又合作了《水库上的歌声》这部电影,由李亚林出演谷志强这个解放军排长的角色。

而令李亚林所惊喜的是,也正因为谷志强这个角色,又使他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并且他还一跃成为了“22大明星”之一。

四、出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成了“22大明星”之一,却依然遭排挤

1959年,李亚林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期。

他分别在《前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冰上姐妹》这三部电影中,出演了主要角色。

李亚林在电影《冰上姐妹》中

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高占武一角,更为他争得了前所未有的至高荣誉。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被长影厂定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导演苏里对演员的选择十分慎重。他在看了李亚林在《水库上的歌声》中的表现之后,认为在李亚林的身上,不仅具有军人的干练,而且还有农民的质朴,所以将高占武这个角色,交给了他。

最终李亚林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出色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他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一心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复员军人形象,有性格色彩,有情感温度。而且他的表演,还那么具有亲和力。

如果那一年有举办百花奖评选的话,那么李亚林很可能是影帝的有力竞争对手。

因为《我们村里年轻人》上映后所引发的火爆现象,使得李亚林所扮演的高占武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所崇拜的偶像。他和在影片中出演女主角孔淑贞的金迪一起,成为了当时最走红的电影明星。

这之后,李亚林又再接再厉出演了《烽火列车》、《十级浪》、《炉火正红》、《南海的早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等电影,出镜率非常高,一时风头无双。

1962年,我国评选自己的“人民演员”,李亚林成为“22大明星”中的一员。

但就算成了耀眼的明星,长影厂的一块招牌,可在厂里的个别领导眼里,却依然对他怀有”成见“,以至于对他很“排斥”。李亚林也因此受到打压和排挤。

原因也不过是他“出身”不好,又不会阿谀奉承。他总是刻意远离那些得势者,却跟那些“挨整”的人,走得很近。

特殊年代,李亚林和贺小书患难与共

所以他被称为“黑尖子”和“臭明星”。每次他积极地向组织靠拢,但都被拒之门外。为此他曾去找剧团领导,恳切地说“家庭出身由不得自己,但个人道路可以由自己选择”,可是他的入党申请还是一次次地被驳回。他是一直到调入峨影厂之后,才终于跨进了党组织的门槛。

1966年,风暴来临。李亚林和贺小书全都被剥夺了演戏的权利。李亚林、孙敖和白德彰,还因为“出身不好”,而成为了“黑名单”上重点打击的对象。为此他们三人只好连夜逃出长春,分别到亲友家避难。

1969年,李亚林和贺小书一起被下放到了农村。

他们在吉林省舒兰县二道河子公社得胜大队第六小队的一间茅草房里,安下身来。

农村的生活极其艰苦。不仅天天要参加高强度劳动,而且顿顿都只能吃粗粮。当时他们的三个女儿都还很小,大的刚满10岁,小的只有6个月。贺小书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曾想过用粗粮换点细粮,但却立即遭到李亚林的反对。因为他觉得那样,改造不彻底,影响也不好。

李亚林在农村,与当地农民在一起

可就在那样的情况下,李亚林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他积极参加劳动生产,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还主动参与每个生产队基层领导班子的建设。他的热情开朗感染了很多人,大家一说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继续从事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分。

1972年,长影厂终于在时隔好几年之后,重新恢复故事片的拍摄。这时长影演员剧团开始排练话剧《艳阳天》。在选择男主角萧长春的扮演者时,导演就想到了李亚林。就这样,他和贺小书才终于结束了农民生活,重新回到舞台上。

李亚林(右一)出演话剧《艳阳天》

不久《艳阳天》被搬上银幕。原本李亚林也是萧长春的扮演者,但试妆之后,却发现他满脸的沧桑,与剧中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这个角色,被换成了在山西榆次文工团吹黑管的张连文。而李亚林呢,则在影片中客串了一个连台词都没有的背景群众。

1974年,老导演严恭执导电影《钢铁巨人》。因为他和李亚林在之前合作过《炉火正红》,认为李亚林身上具有工人气质,于是又安排他在其中担任工段长戴继宏的扮演者。

这是李亚林继《南海的早晨》之后,由一次以男主角的身份,出现在银幕上。

可正当他满怀信心再创演艺事业辉煌的时候,他又被打成了“黑典型”。

因为当时很多同龄演员都无戏可拍,可他演完《炉火正红》后,又进入《车轮滚滚》剧组,出演解放军政委。

李亚林在电影《车轮滚滚》中

当一个人太“出挑”,那便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于是李亚林又开始了一段“天天写检查”的日子。

1975年元旦刚过,李亚林和贺小书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远在四川成都的峨眉电影制片厂,希望能从长影厂抽调一部分创作干部支援建设。夫妻俩一合计,便产生了换一个地方重新发展的想法。

那年春节之后,长影厂陆续有50多人加入了支援峨影厂建设的队伍。这其中,就包括了“22大明星”之一的李亚林和金迪等人。

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峨影厂,李亚林和贺小书再次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但没想到,病魔也悄悄地降临到了李亚林的身边。

五、在峨影厂,李亚林喜迎事业第二春,却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李亚林是个闲不住的人。

他进入长影厂后,便以饱满的激情,进入到了创作状态。

李亚林在电影《柳暗花明》中

他先是在《春潮急》、《孔雀飞来阿佤山》、《柳暗花明》等影片中出演角色。几乎与此同时,他又开始为自己成为导演做准备。

他选中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个剧本,然后和张其共同执导。他凭借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农村生活的深刻体验,将特殊年代里被压抑的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多场戏都感人至深。贺小书出演的菱花,也得到了观众们的普遍赞誉。

1981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贺小书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接下来,李亚林又参与执导了《哥儿们折腾记》、《为什么生我》、《巴河镇》等影片,同样收获了无数好评。其中《为什么生我》还获得了法国巴黎电影节雄狮奖。

1987年,李亚林又读到了一个好剧本,那就是后来由潘虹、李志舆主演并获奖无数的《井》。

李亚林当时喜不自禁,为又一部优秀作品的即将诞生而激动不已。

他组建了非常强大的演员队伍。女主角徐丽莎由峨影演员剧团团长潘虹出演,而男主角朱世一呢,则由和潘虹在《苦恼人的笑》中有过合作的李志舆担任。此外,林达信、贺小书、涂中如等,也都有在其中出演角色。

可是正当他组织起了精兵强将,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却被查出患上了脑癌。

贺小书最初不忍心将真实情况告诉李亚林,所以李亚林只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样,并没想到病情的严重程度。

他带着摄制组前往了苏州。但这时他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四肢开始麻木,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癫痫的状况。

剧组的潘虹和李志舆等人都通过人脉为李亚林寻找到了医院的专家,但大家得出的结论,都是必须马上住院,不得有误。

可李亚林听说后却马上就急了,说什么也不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

这样电影又拍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到最后,他竟然连走路都成问题了,只能拄着棍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但就算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依然不愿意离开拍摄现场。

直到有一天,他又一次被疼痛折磨得晕厥过去,才在贺小书的强烈要求下,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病房,李亚林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甚至还出现了换幻觉。一会大喊“潘虹,这场戏多给一点”,一会又喊“李志舆,你再收一收”。他一直以为自己还在外景拍摄现场呢。

后来,因为李亚林病情加重,所以住进了北京空军总医院,但也已经无力回天。

1988年4月14日,李亚林走完了他的一生,年仅57岁。

而在他走之前,他还依然心心念念地放不下《井》这部电影。最终,贺小书和潘虹等人联手,将影片拍摄完成。《井》获得了第十九届届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二等奖,潘虹则获得了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第十九届届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潘虹获金鸡奖

在喜获丰收的时刻,李亚林却再也看不到了。

李亚林这一生,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电影,以至于忽略了对家人的照顾和关爱。就连陪妻子贺小书逛逛公园,陪女儿做做游戏这样的事情,他都很少做过。

李亚林和家人合影

所以,妻子和女儿,对他,是很有“意见”的。但她们,却又能明白,他心底对电影的那份热爱。所以当他身患重病却依然迟迟不肯就医时,谁也拗不过他。

他是一位好演员,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又是一位好导演,所执导的好几部影片都获奖无数,被影迷交口称赞。

他无疑是才华横溢的,对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老天却并未因此而对他多加照顾。

他做演员时,演艺事业并不十分顺畅。还曾因太抢眼而遭到打压和排挤。

而当他做导演做得风生水起时呢,却又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而且最终英年早逝。

好在老天无情,但观众有爱。

哪怕他已离世37年,可喜欢他的影迷,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每当在《徐秋影案件》、《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炉火正红》等电影中看到后,便总会忍不住对他的演技赞叹不已。

同时,对他一生的命运,又感慨万千。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5-03 11:18:11

    李亚林演的也不错,长的也不错!但是跟王新刚比还是稍微有点逊色!

  • 2025-05-03 06:53:59

    李亚林对角色的理解深刻到位,演绎起来出彩有张力;反观帅哥,几乎每个角色表演的千篇一律,总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反而影响了角色的演绎,完全没有放开、放松的融入到角色里再创造,(当然他也努力了,这点不能否认)如果把“牧民”交给李亚林,相信一定完成的更出色。

  • 2025-05-03 22:24:49

    李亚林演的真实,王心刚演的装。喜欢李亚林[点赞]

  • 2025-05-05 19:22:41

    非常好的演员,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点赞]

  • 2025-05-04 02:07:38

    由衷地崇敬那个年代的电影明星!李亚林塑造的高占武的形象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才华横溢未能得以尽情发挥却英年早逝,太可惜了!

  • 2025-05-03 08:58:29

    谁说李亚林是二十二大影星中十名男影星中年龄最小的?李亚林比王心刚还要大1岁!

  • 2025-05-03 22:07:34

    女演员最小的是谢芳!

  • 2025-05-03 04:36:03

    长影的当家小生,李亚林,庞学勤,印质明,刘增庆,梁音,赵联是5,6时代中国电影界的中流抵柱,李亚林在《我们村里年青人》中饰演的高占武栩栩如生,收放自如,深入人心,那段朝鲜舞蹈跳得豪迈,娴熟,跳出了那个年代年青人的蓬勃朝气和热爱生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