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化民称国民党人不参加共产党的9·3抗战胜利庆祝活动。这时候我才终于明白国民党为

飞绿说历史 2025-08-25 16:29:00

帅化民称国民党人不参加共产党的9·3抗战胜利庆祝活动。这时候我才终于明白国民党为何在台湾都难以立足了,其格局实在是太小。 8月初,前国民党将领帅化民在岛内一场访谈中公开表示:“我们(国民党人)不会去参加共产党办的9·3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语气之坚定、态度之冷峻,让人仿佛听见了一道历史记忆的铁门“砰”地关上。可问题是,这道门关得不只是历史,更是格局、民意,乃至一个政党的未来。 帅化民这番话迅速引发舆论震荡。不只是因为他个人身份的特殊性——曾任“国防部副部长”,更因为他所代表的,是国民党对整段中华民族抗战历史复杂态度的一个缩影。 而当国民党试图将这段历史切割、独占、甚至冷处理时,它失去的,不止是历史的公正,还有未来的认同。 帅化民言论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拒绝参加一场纪念活动,而在于再次暴露了国民党长期以来对抗战历史的“独占叙事”癖好。 将抗战胜利全部归功于国民党,把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巨大牺牲和战略贡献一笔抹掉,不仅违背史实,更是一种危险的历史修正主义。 1940年日军兵力数据显示,中国战场上超过56%的日军兵力被牵制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这些耳熟能详的战术,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共产党在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用鲜血和智慧撑起的第二战场。 没有这条战线的牵制,日军主力早已调往正面,国民党还能否守住陪都重庆,都是未知数。而帅化民对此只字不提,甚至连1938年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中国共协同作战的事实也选择性忽略。 这不是失忆,是选择性的“历史切片”。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历史态度并非偶然。它与岛内近年来政治操作密切呼应。 从“去中国化”教科书将“抗战”改为“终战”,到台当局默许拆除蒋介石像、为“台独”分子黄昭堂立像,每一步都在将抗战记忆工具化,只为服务一个目标:把台湾从中国历史中剥离出去。 这种对历史的操弄,说白了,就是拿民众的记忆当筹码,换取政治筹码。而国民党在这场“记忆政治”中,不但没有坚守历史立场,反而选择了沉默乃至配合。 2025年,有老兵因参加大陆纪念活动而被台当局威胁取消退休金,国民党没有出声;赖清德拆除蒋介石像,国民党也没有阻止。可当大陆邀请他们参加纪念抗战的活动,他们却高调拒绝。 这不是坚持立场,而是战略短视。实际上,这种“既不抗争也不合作”的姿态,才是国民党在台湾深陷边缘化的真正原因。 数据显示,2024年国民党在台湾选举中的得票率跌至31%,不少学者将“历史狭隘观”列为其败选的前三大原因之一。尤其在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对抗战的基本认知比例仅为28%。 这意味着,国民党正在失去的不只是选票,而是整整一代人的认同。这种断裂,是从他们对历史的割裂开始的。相比之下,大陆在处理抗战历史时展现出更大的包容与尊重。 2015年9·3阅兵首次设立国共老兵混编方阵,2025年更专门为高龄老兵调整观礼系统,保障其安全与尊严。 同时,“川渝抗战之路”修复了46处国共联合抗战遗址,不是为了一家之言,而是为了还原整个民族记忆的全貌。而台湾当局的对抗策略,则愈加显得荒唐。 不仅通过《反渗透法》起诉曾经参加大陆纪念活动的退役将领,还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干预历史认知。这种做法,不仅对事实不公,更对岛内社会撕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真正令人痛心的是,原本可以成为两岸共同记忆的抗战,正在被人为撕裂成对立的政治工具。 而国民党,作为曾经的抗战主力之一,如今却自我放弃与大陆共同纪念这段历史的机会,将自己变成一个既无历史主动权、也无政治前景的“沉默政党”。 当帅化民说出“不参加共产党纪念活动”时,也许他未曾意识到,他说出的是国民党脱离民心、放弃历史、错失未来的真实写照。历史从不属于某一个政党,它属于为民族而战的每一个中国人。 拒绝承认他人的贡献,就是拒绝与民族记忆同行。而一个拒绝记忆、拒绝包容的政党,又怎能指望得到未来? 所以,当我们看到帅化民这番话,看到国民党对大陆纪念活动的冷漠,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今天的国民党在台湾难以立足。不是因为对手太强,而是因为他们的格局,实在太小。

0 阅读:351

评论列表

忘年乐

忘年乐

4
2025-08-25 19:19

這些垃圾,-點民族感都沒

文武双全

文武双全

2025-08-25 20:41

小岛出来的,格局会大到哪里去呢?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