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马家军强迫十几个西路军伤员上了马车,准备摸黑去活埋。一警察趁其不备

海边观潮客 2025-08-25 16:27:33

1937 年,马家军强迫十几个西路军伤员上了马车,准备摸黑去活埋。一警察趁其不备,偷偷把一伤员背回了家。老父亲斜了他一眼:"救人还救了个残废,以后是他养活你,还是你养活他?" 寒风呼啸的夜晚,警察赵德福猫着腰躲在土墙后。他看着马家军把十几个血肉模糊的红军伤员扔上马车,车轮碾过冻土的声音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队伍走远后,他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在拐弯处趁乱背起一个昏迷的小战士就跑。 赵德福背着人往家跑时,棉裤都被小战士身上的血浸透了,冷风一吹,冻得腿肚子直打颤。可他不敢停,耳朵里满是自己的喘气声,还有背后小战士偶尔哼唧的微弱声响。那声响不大,却像根绳攥在他手里,让他脚步更沉,也更稳当。 推开家门时,油灯下老父亲正搓着冻僵的手。看见他背个血人进来,老人手里的草绳 "啪" 地掉在地上。赵德福没顾上擦汗,先把人轻轻放在炕角,往灶膛里添了把柴,才哑着嗓子说:"爹,是红军,快死了,不能见死不救。" 老父亲蹲在灶边没动,火光映着他皱成核桃的脸。"红军咋了?红军也填不饱肚子。" 话是硬的,手却没闲着,摸出灶台上的粗布巾,蘸了温水往小战士额头擦。赵德福瞅着爹的动作,心里的慌劲落了半截 —— 他知道爹的脾气,嘴上厉害,心却软。 小战士昏迷了三天,赵德福白天得去警局应付,晚上就守在炕边换药。药是他偷偷把媳妇留下的银簪子当了换来的,换药时看见小战士腿上的伤,肉都烂得沾了布,他咬着牙不敢吭声,怕爹听见了心疼。 第四天小战士醒了,张嘴第一句是 "同志",赵德福赶紧捂住他的嘴。窗外风紧,谁知道墙根下有没有马家军的眼线。小战士懂了,眨着眼没再说话,只是瞅着赵德福递过来的稀粥,眼泪掉在了碗里。 老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袋锅子明晃晃的。他没再提 "养活" 的事,只是第二天赵德福回家时,看见灶台上摆着两个窝窝头,比平时家里吃的大了一圈 —— 那是老人揣着攒了半年的铜子,去村口供销社换的细粮做的。 这人世间的事,哪能都算得那么清。赵德福当警察,领的饷够糊嘴,可他偏要冒风险背个伤员回家;老父亲嘴上嫌 "残废",转头就把细粮给了外人。他们都不是啥大人物,不懂啥大道理,就认一个理:见人要饿死了、要被埋了,伸手拉一把,是本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