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8万军队的国家,跑到拥有200万军队的世界第二强国的家门口挑衅,如今被万

修竹崽史册 2025-08-25 13:01:55

一个只有8万军队的国家,跑到拥有200万军队的世界第二强国的家门口挑衅,如今被万吨大驱055堵在家门口,连大门都不敢出,只敢躲在家里大放厥词,这就是西方人的本质:欺软怕硬,得寸进尺,见风使舵。   澳大利亚虽然军力有限,但依仗背后庞大的安全体系,觉得自己有了倚靠,对外就敢说敢做。   几乎每次重大地区摩擦,美国等盟友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澳大利亚身后,无形中给了澳大利亚不断加码的底气。   尤其是在南海和印太事务上,澳方在“自由航行”、“地区秩序”这些话题上总是声音最大,力求展现存在感。   真正发生紧张甚至对峙的时候,澳大利亚自身处事的实际能力却和那些口头言辞严重脱节。   澳大利亚在近几十年越来越把自己的安全和国家战略与西方盟友深度绑定,在重大问题上主动与西方国家保持步调一致。   在面对一些本地没有直接冲突的事务时,反而争着往前“抢表现”。   其一方面想彰显所谓的地区影响力,另一方面又希望借助发声讨好盟友,为自己争取更多安全和利益。   一旦这些动作遭到强有力的反制,澳大利亚就往往会显得相对克制,很快把实际行动转回到舆论和外交层面的操作。   例如中国作为地区大国,海军力量持续增强,尤其近年来具备万吨大驱等重大武器后,在本地区维权的能力大幅提升。   澳大利亚每当“硬碰硬”时,常常因处于弱势,很快就缩回去,把话题转移到各种制度、规则甚至人权上,而对实际海上的碰撞慎之又慎。   再来看澳大利亚国内,无论是媒体还是政界,有时候会给人一种“说得响、做得谨慎”的反差。   比如一些高层把中国正常的海上行动上升为“威胁”,但在真正需要军事应对或者直接面对的关键时刻又相对低调,甚至只靠媒体打打口水仗。   在国际场合,澳大利亚则更热衷于拉帮结派,频繁用“规则”这种普世名义来敦促他国服从自己的想法,试图用话语权为自己“加码”,但当别人展示出绝对实力和坚定意志时,其态度总会发生明显变化。   这种见风使舵、审时度势的风格,几乎也成了西方外交里惯做不变的套路。 只要判断对方“软弱”,就会不断前逼;一旦发现对方强硬,马上退守,用各种说辞解释自己的动机。   澳大利亚既想要影响力,又不愿承担真正风险,它喜欢在亚洲事务上展现自己,面对远比自己强大的大国,往往靠盟友站台来壮胆。   当现实摆在面前,一旦感受到压力,不难发现它把实际行动缩到最低,只在外部高喊口号却不敢作出越界举动,给人的感受便是书面强硬,内心谨慎。   实际上不少西方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都有类似表现。   他们习惯于先声夺人,倘若效果不理想、遭遇有效反制,便立刻降低调门,转而强调“和平”、“规则”,甚至试图借机引导舆论同情自己。   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的问题上,表现出的某些“强悍”背后,是依赖大国背书的底气,更是策略性地夹杂着“试探”与“收缩”。   只要别人不给颜色看,就不断推进;遇到对手实力摆在眼前,旋即转为低调。   西方某些国家展现出的这套“欺软怕硬”与“见风使舵”的策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