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把徐浩伦和谭湘文演的作品起了个名字叫什么“对口白话”。
北京曲艺团前段时间演了一个“单口喜剧”专场。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潘前卫在直播中说他们剧团正在筹备一个脱口秀剧场,专门演脱口秀,而且要演面向中老年人的脱口秀,叫“银发脱口秀”……
这些做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动放弃了沿用了几百年的来之不易的非常珍贵的命名权。
脱口秀为什么叫脱口秀?周立波为什么要叫“海派清口”?人家聪明就聪明在第一时间行使命名权,明明和你差不多的东西,但他偏要重新命名,抢下来一个名字,就可以独立成为一套体系,就可以自己说了算,就可以不用拜你的码头,从商业角度来看,这非常重要,这么做完全正确。
但你作为体制内单位,你为什么要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呢?你完全应该大大方方说:这就是相声!(上海的就叫独脚戏)
结果你把自己的名字都放弃掉了,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还觉得这是与时俱进……
要知道拥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是多么难得多么重要的事情。
这一点上海滑稽界更严重一些,独脚戏跟在脱口秀后面叫脱口秀,滑稽戏也不叫滑稽戏了而叫什么都市喜剧、上海喜剧……
京剧越剧评书评弹……人家再怎么创新或者再怎么瞎搞,也不会把自己名字改掉而去换一个现在新潮的流行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