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肚子疼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24 00:13:15

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肚子疼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这时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潘天炎的名字,在当地很少有人不知道,1932年,他出生在汉江边的一个普通农家,家境清贫并不稀奇,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外部世界的剧烈动荡,十岁时,父亲被侵略者抓去当苦工,不久活活累死在工地;母亲因积劳和悲苦相继离世,童年便这样被撕裂,留下的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日子在贫困和饥饿中度过,能活下来已是幸运。   后来局势变化,他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稚嫩的肩膀被硬生生压上军装,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直到在湖南被解放军收编,他才第一次尝到吃饱饭的滋味,那一刻,他心里生出一种踏实感:终于有了可以称为“家”的地方,战士身份,是他弥补童年缺口的依靠。   1950年,部队接到入朝参战的命令,那时的潘天炎,身体骨瘦如柴,常常因为肠胃不好而虚脱,即使如此,他还是执拗地请求留下名字,他明白,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远征,而是一次必须有人去挡的风暴,部队最终同意他随队,他背着沉重的行囊翻越山岭,脚底磨出血泡,却始终没有落下。   1951年1月28日,朝鲜的鼎盖山被大雪覆盖,志愿军在这里承担阻击任务,敌军的炮火和飞机昼夜轰炸,阵地几乎被掀翻,连续六天六夜的鏖战,让每一个人都身心俱疲,就在这时,一个突发的腹痛,让潘天炎暂时离开战壕,他没想到,等他回到原地,战友们已经受命转移,而他被落在了高地上。   四周安静得出奇,唯有雪被压碎的声音传来,远处,美军的队列正缓缓压上来,那一刻,他心里清楚,自己成了唯一的守卫,身边能用的武器并不多,卡宾枪里余下的子弹寥寥,手榴弹挂在腰间也不过几颗,放弃意味着敌人顺势突破,而那背后不仅是一个阵地,更是成千上万同胞的安危。   第一批敌人摸上来的时候,他没有急于开火,而是用尽全力发出一声怒吼,仿佛战壕里还藏着整排战士,敌人被唬住,趴伏在雪地,潘天炎趁机绕到侧面,抛出手榴弹,炸得对方手忙脚乱,随后,他又在阵地不同位置轮番开枪,让敌人无法判断兵力多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不断变换战术,有时利用石块敲击掩体,制造出多人活动的假象;有时把军帽顶在石头上,引来敌军火力,再趁机从另一侧投弹,他甚至冒着危险,从倒下的敌人身上搜集武器,用来补充弹药,战场在他的手里,变成了一场声东击西的游戏,而敌人被玩得晕头转向,连连误判。   九次进攻,敌人每次都以为能轻易拿下阵地,却总被迫撤退,坦克和装甲车被炸翻,轻机枪阵地被手榴弹摧毁,士兵一次次倒在雪地里,潘天炎的身体几乎被掏空,手指冻僵到拉不开枪栓,耳膜被炮火震得嗡嗡作响,饥饿和寒冷交织,他却始终没有离开壕沟半步。   从清晨到黄昏,九个小时的时间,在战场上漫长得近乎残酷,他只剩最后的子弹和一颗反坦克手榴弹,已经做好随时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就在最绝望的时刻,后方传来熟悉的号角,增援部队杀了回来,战斗结束,环形阵地里留下三十多具敌人的尸体和冒烟的装甲残骸,战友们难以置信,一个人竟然守住了整个高地。   这场战斗的结果很快上报,潘天炎因表现突出,被授予“青年英雄”称号,毛主席在接见时握住他的手,赞许他守住阵地的勇气,相关的战场遗物,如他用来捆绑手榴弹的电话线,也被珍藏在军史馆中,成为后人瞻仰的见证。   然而荣誉并没有改变他后来的选择,停战后,他回到湖北老家,在粮管所工作,生活朴素得几乎让人忘记他曾经的经历,1973年,他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一岁,抽屉里只留着几枚军功章和一本泛黄的连环画。   信息来源:潘天炎:只身战群敌,电波里的孤胆英雄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厚朴

厚朴

2
2025-08-24 11:53

真英雄!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