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炸发电厂,不炸能源基地,不炸总统府!100多架俄军天竺葵无人机式导弹,冲过乌克兰首都基辅!继续向日托米尔地区方向飞行。 “天竺葵”无人机堪称俄罗斯应对现代消耗战的“解题神器”。这款武器源于伊朗的“见证者 - 136”,经俄罗斯本土改造后,摇身变为具备卫星导航能力的低成本精准打击工具。 其核心优势在于极致的成本控制:采用民用摩托发动机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单价仅2万美元,却能携带50公斤弹头飞行近千公里。 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乌克兰拦截一架“天竺葵”往往需消耗价值30万美元的防空导弹,这种“1:15”的效费比失衡,让防御方陷入“拦截即亏损”的财政泥潭。 更令乌军头疼的是,俄军近期频繁在白天使用该无人机实施打击,配合夜间袭击形成“全天候消耗链”,进一步压榨乌军本已紧张的防空资源。 此次无人机群过境基辅却未攻击显性战略目标,暴露出俄军战术的新动向。一方面,以佯动之策迫使乌军启动防空系统从而暴露其位置,为后续打击搜集情报。 这种“声东击西”的策略,既规避了直接袭击民用设施引发的国际舆论压力,又能精准削弱乌军战力,可谓一箭双雕。 支撑这一战术的,是俄罗斯碾压级的无人机产能。开源情报显示,俄每月可量产3000架“天竺葵”系列无人机,而乌克兰每月仅能从西方获得15套防空系统补充。 这种“产能鸿沟”使俄军能持续发动饱和攻击。例如,5月25日,俄军单日发射355架无人机;而在8月21日的最新袭击中,单次出动无人机数量更是达到574架,创下新的纪录。 尽管乌军宣称拦截率超80%,但剩余突破防线的无人机仍能造成实质性破坏——正如苏梅州S-300V防空系统被摧毁的案例所示:一套价值数亿美元的防空装备,竟被单价2万美元的无人机“点名清除”。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无人机消耗战恰逢外交博弈的关键节点。8月15日,普京与特朗普于阿拉斯加进行密谈后,俄方最新停火条件公之于众:乌方需撤出顿巴斯,俄则冻结南部战线,同时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 而泽连斯基8月18日紧急访美,虽获特朗普承诺安排“普泽会晤”,但美方明确拒绝乌加入北约且不派地面部队参战。 在此背景下,无人机集群的持续施压,实则是俄方增加谈判筹码的“武力秀”——既展示其无需动用昂贵导弹即可瘫痪乌防务体系的能力,又通过规避民用设施降低舆论反弹,为潜在和谈营造有利态势。 当“天竺葵”飞越基辅却引而不发,现代战争的游戏规则已然改写:胜负不再取决于单一战役的辉煌,而是看谁能在产能竞赛与成本控制中笑到最后。 俄军以“钝刀子割肉”式的消耗,正缓慢而坚定地重塑战场平衡——毕竟,当一架摩托发动机改造的无人机能牵制价值百万美元的防空系统时,战争经济学本身就成了最致命的武器。而乌方能否在西方援助与自主军工研发中找到破局之道,将决定这场“非对称消耗战”的终局。
不炸发电厂,不炸能源基地,不炸总统府!100多架俄军天竺葵无人机式导弹,冲过乌克
沈言论世界
2025-08-23 10:16:01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