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郑丽文抢卢秀燕风头,蓝营再推新人选黄敏惠,或成史上最弱势党主席? 8月22日,“823”罢免投票前一天,蓝营上下忙着为罢免造势、盼着用零封绿营的结果提振士气,却没人真能忽略另一件更关键的事,三个月后的党主席选举。 随着嘉义市长黄敏惠被越来越多党内人士提及,一个清晰的倾向正在形成:蓝营似乎要选一位“史上最弱势党主席”,而这一切的核心原因,就是怕当前呼声最高的候选人郑丽文风格太强势,抢了被视为2028大选热门的卢秀燕的风头。 这场人事布局的源头,得从2024年蓝营大选败选的教训说起。 那年选战打到关键阶段,党部和候选人的步调完全对不上,党主席朱立伦谈“维持现状”,候选人却侧重“两岸经贸合作”,这种分歧被绿营反复炒作,不少中间选民觉得蓝营“没主见”,最后影响了选票。 后来党内复盘时,不少人都提到“不能再出现两个核心声音”,而现在卢秀燕凭着台中市政的扎实成绩、稳健的行事风格,成了蓝营内部公认的2028最佳人选。 党主席选举自然就围着“怎么配合卢秀燕”转,“弱势主席”的说法也就跟着冒了出来。简单说,就是要找个能做事、不抢戏的人来当党主席。 郑丽文的问题,正好就出在“抢戏”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她就没闲着,政论节目上批绿营“去中国化”,公开场合说蓝营该“敢认中国人身份”,这些话让不少老蓝营支持者觉得解气,甚至有基层党员说“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 但在卢秀燕这边,这种高调反而有点麻烦。卢秀燕一直走稳健路线,想争取中间选民,要是党主席比她还先定调两岸议题,很容易被绿营扣上“激进”的帽子,甚至让中间选民觉得蓝营“又要搞对立”。 之前有次活动,记者问卢秀燕怎么看“认可中国人身份”,她没直接回应,只说“两岸本来就是同根同源,先把交流做好最实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和郑丽文的直接表述保持距离,怕被带偏节奏。 就在郑丽文的“强势”引发内部顾虑时,黄敏惠的“低调”反而成了优势。 这位连续四次当选嘉义市长的女政客,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但做事很扎实。 今年5月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台行政部门之前承诺给嘉义轻轨项目拨372亿新台币,后来又说“没钱”想赖账,黄敏惠没在媒体上吵吵,而是带着项目资料直接去台北,找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谈,拉着蓝营民代开协调会,最后真把钱要了回来。 这种“不张扬但能办成事”的风格,正好戳中了蓝营现在的需求,党主席不用当“发言人”,只要当“大管家”就行。 而且黄敏惠2023年还短暂当过蓝营代理主席,那时候她主要管地方派系协调,没发表过任何可能影响候选人的话,这种“不越界”的表现,让高层觉得她不会抢卢秀燕的风头。 选“弱势主席”,说穿了是蓝营的风险控制。根据蓝营公布的流程,党主席选举9月1日开始领表,10月18日投票,特意放在“823”罢免之后,就是想先用罢免结果把大家团结起来,再推进党主席选举,避免提前闹分裂。 高层的想法很简单:新任党主席不用管政策方向,主要负责三件事——协调地方派系别吵架、把选举资源分配好、处理党部日常杂事,相当于给卢秀燕打下手。这样一来,既能避免2024年“党部和候选人不同调”的问题,又能让卢秀燕专心准备2028大选,不用分心处理党内矛盾。 但基层对这种安排其实不太满意。最近蓝营开基层会议,不少人都在吐槽:“现在民众党黄国昌到处跑基层,又是开座谈会又是帮人站台,我们要是选个连话都不多说的主席,怎么跟他抢中间选民?” 这话不是没道理,民众党现在手里有大概10%的中间选票,蓝营要是因为“怕抢风头”而不发声,很容易让这部分选民觉得“蓝营没主张”,转头支持民众党。 还有年轻党员说:“弱势不是稳重,是没魄力,现在绿营还在搞‘去中国化’,党主席都不敢站出来说句话,怎么凝聚支持者?”这种分歧让党主席选举的走向更难猜了。 然而黄敏惠自己对选举也没太积极,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嘉义市政会议上,记者问她要不要参选党主席,她笑着说“现在满脑子都是嘉义的事,轻轨要推进,年底敬老金要发,其他的暂时没想”,既没答应也没拒绝,留了余地。 而郑丽文这边还在坚持自己的路线,最近去了高雄、台南的基层党部,跟党员聊天时说“党主席就得敢发声,不然蓝营怎么让大家看到希望”,明显还在强调自己的“强势”优势。 现在全台蓝营都在等明天的结果,但真正影响未来的还是党主席选举。 选黄敏惠,就是选稳定,全力保卢秀燕的2028之路;选郑丽文,可能让蓝营更有声音,但也要担内部分裂的风险。这不是选“好”还是“坏”,而是选“稳”还是“进”。 基层想让蓝营“硬起来”,高层想让蓝营“别分裂”,候选人各有各的主张,这些矛盾缠在一起,让“史上最弱势党主席”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但这种选择能不能帮蓝营赢2028,现在谁也说不准,毕竟靠“弱化”来避免问题,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大罢免完封绿营!朱立伦宣布交棒:恳请卢秀燕承担党主席重任历时一年多的大罢免纷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