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意味深长的对比照片: 一侧是阿拉斯加峰会上他用食指直指普京胸口的瞬间,另一侧则是1959年美苏“厨房辩论”时尼克松以同样手势指向赫鲁晓夫的历史场景。特朗普试图将自己塑造成尼克松式的硬汉,而将普京比作“势弱”的赫鲁晓夫。然而,这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却在俄罗斯激起了一场关于外交礼仪、历史隐喻与政治真实的舆论风暴。 特朗普选择“厨房辩论”作为参照并非偶然。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展览会上就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优劣展开激烈辩论,两人手指相向的瞬间成为冷战标志性画面。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称,那场辩论是“自由与专制之间的正面交锋”。 特朗普试图复制这种强硬姿态,暗示自己与普京的交锋是“强者对弱者”的压制。然而,历史语境已截然不同。“厨房辩论”是意识形态的正面碰撞,而特朗普的“手指外交”却更像一场缺乏实质内容的表演。俄罗斯媒体一针见血地评论:“尼克松和赫鲁晓夫辩论的是未来,特朗普比划的却是教养。” 许多俄罗斯网民指出,用手指直指他人胸口在俄罗斯文化中极具侮辱性。“幼儿园老师就教过,指人是最粗鲁的行为,”一名莫斯科网友写道。更有人翻出历史旧账:“既然要对比,怎么不用赫鲁晓夫在联合国拿鞋敲桌子的照片?那才叫势均力敌的愤怒!” 部分网友则注意到普京的反应——照片中普京面带微笑,眼神却冷静异常。“普京的慈祥是给外人看的,心里恐怕已经想用鞋底掀翻他了,”一条高赞评论调侃道。这种调侃背后,是对特朗普表演的看穿:普京的淡定与特朗普的张扬形成鲜明对比,反而凸显了后者的浮躁。 这场风波背后,是特朗普故意实施的政治表演。2017年“双普会”未能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上让步,反而让特朗普在国内背上了“亲俄”的骂名;2025年的“双普会”,特朗普认为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普在俄乌停火上做出了让步,特朗普一扫当年的“耻辱”,自认为在这场博弈中“战胜了”强硬的普京。 特朗普是一个喜欢炫耀功劳的人,特朗普认为他让普京答应举行三方会晤,这就是重大的功劳和胜利。特朗普往自己脸上贴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发的帖子虽然一句配文的话都没有,但人们早已经看到了满心的得意和傲慢。 与特朗普的高调相比,克里姆林宫的反应近乎冷漠。普京从未公开回应此类挑衅,而是通过外交渠道稳步推进俄乌冲突问题的解决。这种沉默或许正是最犀利的反击:正如俄前外交官费多罗夫所言,“普京用眼神告诉世界,谁才是真正需要表演的人。” 特朗普试图复刻冷战叙事,但今天的美俄关系交织着能源博弈、地缘争夺与国内政治算计,简单的强硬姿态无法解决复杂问题。正如尼克松在“厨房辩论”后所言:“我们必须学会在分歧中共存。”而特朗普的“手指外交”,恰恰暴露了其外交策略的肤浅与投机。 俄乌冲突还没有到最后一刻,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特朗普现在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这未免太心急了一些。从个人素质上来说,特朗普这样的做法的确没有教养。
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意味深长的对比照片: 一侧是阿拉斯
莲蓉简史
2025-08-22 23:16:44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