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的一处大院里,数十只鸵鸟迈着“大长腿”在阳光下悠闲踱步,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首批5户试点牧民养殖的75只鸵鸟已进入稳定生产阶段,为当地牧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路径。
走进鑫世情原鸵鸟孵化养殖基地,一群体型健硕的鸵鸟正悠闲踱步。这些"鸟中巨人"全身都是宝,养殖场老板王智博介绍说:“鸵鸟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被誉为最健康的肉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鸵鸟毛是唯一不含静电的毛,可用于制作航天服等高端服饰,鸵鸟蛋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制作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一只大鸵鸟蛋能卖到几十上百不等。”这些独特优势让鸵鸟养殖产业在当地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其浑身是宝的经济价值正在"三位一体"模式的催化下转化为牧民的实际收益。
养殖户高云龙说:“当地很少有养鸵鸟的,我刚养的时候附近很多牧民朋友找到我,说要跟我一起养,我也是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尝试一下,如果能产生效益,在大批量养殖。鸵鸟养殖比较省事儿,平时发病率也低。”
“供销社+牧场+牧民”的联动机制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鄂温克族自治旗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联合专业养殖企业为牧民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统一引进优质种苗、开展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通过供销系统打通销售渠道,真正实现"零风险入门、全链条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
鄂温克族自治旗供销社为牧服务中心运营副总晓伟说:“第一批合作养殖户养殖情况现已初具成效,我们会紧紧围绕‘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继续做好为牧民增收的工作,我们将在全旗境内发展十户牧民加入合作社,为牧民再提供150只鸵鸟的养殖,希望牧民踊跃报名。”
此次鸵鸟养殖项目的成功引入,不仅丰富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特色养殖产业体系,更通过"三位一体"模式的有效运作,为牧民搭建了稳定的增收平台。(索和其其格、王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