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刚走近一点,巴铁好像又开始整事了。 近期南亚地区外交局势复杂多变,中印关系显现回暖迹象。与此同时,传统伙伴巴基斯坦却采取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行动,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美国政府8月初对印度实施了50%的关税,这项政策直接打击了印度的核心产业。纺织、珠宝和机械配件等行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印度靠转口俄罗斯石油挣的那190亿美元,还被美国说是“间接资助战争”,这一下,印度在国际上的压力可就更大了。 尽管印度总理莫迪口头上表示“绝不妥协”,但经济数据显示其GDP增速已从7.8%骤降至6.1%。印度北方邦等地工厂大批停产,经济压力迫使印度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就在这时候,中国外长王毅8月18日跑去印度访问了3天,和印度外长苏杰生、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都见了面。 印方高层也承认两国关系之前不太好,不过现在准备向前看了。多瓦尔还说两国交往越来越务实,边境局势也挺平静。 双方就恢复直航这事深入聊了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证实,正努力推动尽早实现直航,说不定莫迪总理来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时候,就能宣布这个好消息。 而且,印度媒体报道说,中方解冻了对印度化肥、稀土矿和盾构机等产品的出口限制,两国一些搁置的项目也重新推进了,这合作前景看着还挺不错。 一直以来,巴基斯坦靠着维系中印之间的动态平衡,巩固自己在地区的重要性。今年5月印巴空战后,中国援建莫赫曼德水电站,还提供歼-10CE战斗机和彩虹-4B无人机,可把巴基斯坦给支持到位了。 但现在中印走近,巴基斯坦国内媒体就开始担心中巴关系受影响,甚至有人怕跟美国互动多了,会疏远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搞出了一系列让人关注的行动。他们宣布和美国联合开发境内页岩气,拓展能源合作。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三个月内两次访美,加强军事交流。 8月13日,还和美国举行了新一轮反恐对话。不仅如此,巴基斯坦还跟日本公司合作推进本国数字币技术,寻求多方面国际合作。 最让人意外的是,8月16日,巴基斯坦对原产于中国的精对苯二甲酸启动反倾销调查,而且调查对象就只有中国公司。这立案日,正好是王毅外长访印的首日,时间卡得那叫一个准。 全球主要的PTA生产国还有韩国和泰国,可巴方偏偏只针对中国,调查程序还特别仓促,从企业申请到立案才33天,连基本的磋商环节都跳过了,怎么看都像是一种政治表态。 中国外交部一看这情况,19日马上宣布,王毅外长结束印度访问后,直接飞巴基斯坦,要和巴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第六次战略对话。 这明显就是在安抚巴基斯坦,告诉他们“老朋友”可没被忘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重申,中方和印度、巴基斯坦都想发展友好合作,中巴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 我们心里清楚,印度对中国示好,主要是被美国关税逼的,这外部因素一变,印度态度可能又得变,谁是真朋友,中方心里有数。 不过,过去一些模糊的承诺,现在中方可能要换成具体的量化指标了,比如说在瓜达尔港收益分成、能源出口分账这些方面,中方可能会提出要求,还计划在卡拉奇设立物流中心,要是遇到贸易摩擦,就援引《中巴自贸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不会只停留在口头抗议上。 再看看印度这边,王毅外长前脚刚走,印度外交部后脚就在台湾问题上变了卦。之前中国外交部说苏杰生明确表示印度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可王毅一走,印度外交部官员就赶紧澄清,说苏杰生这话是“被误引”。 中方对此反应很强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印方“澄清”表示意外,说这和事实不符,还警告印度,有人想在台湾问题上制造噪音,这会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印关系改善的势头。 其实,中印在“一个中国原则”的解释上一直有分歧,印度官方那种表述,刻意不明确提台湾归属,就是想给自己和台湾非官方合作留空间。 此次王毅外长结束印度行程后,没直接回国,而是跑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阿富汗外长穆塔基、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聚焦区域合作。 三国确认要扩大经济发展合作,推进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加强执法和安全合作,联手打击跨国恐怖主义。 这中阿巴三国机制一建立,南亚地区就有了新的区域安全与发展合作平台,关键是印度还被排除在外,这可凸显了区域合作格局的调整,也说明印度因为自己的策略,可能面临孤立。 总之,中国在南亚地区正开展一场复杂的外交实践,要维护和传统伙伴巴基斯坦的友谊,又要抓住机会改善和印度的关系,积极构建新的多边合作框架。 面对经济压力、战略焦虑和原则分歧这些复杂局面,中国通过平衡威慑与安抚,坚守原则又务实合作,在多极化的南亚,努力开辟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道路。
王外长刚离开,印度就改口不认账,中方发表强硬声明,一点没惯着王外长结束访印才
【380评论】【1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