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4年,52岁的华盛顿牙齿早就已经掉光了,当时可没有所谓的假牙,于是华盛顿便从他的奴隶口中拔了9颗牙齿,装到了自己的嘴巴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84年的美国刚刚立国不久,国父乔治·华盛顿正值五十二岁,那时的他已经是举世瞩目的英雄,但在光环背后却有一个鲜少被人提起的尴尬事实,他的牙齿几乎全掉光了。 对于一位领导国家的总统来说,这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形象危机,没有牙齿,他的讲话含糊不清,脸部线条塌陷,吃饭都成了折磨,更别说维持威严了。 华盛顿的牙齿问题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从年轻时起,他就有咬坚硬核桃壳的习惯,长年累月导致牙齿快速磨损,二十岁出头,他就频繁跑牙医,记录里常见拔牙的记载。 十八世纪的医疗远没有现代手段,牙周病、蛀牙几乎只能用拔除来“解决”,等他步入中年,口腔里的牙齿一颗颗消失。 到五十二岁,他的口腔只剩下零星的几颗残牙,基本无法承担咀嚼,对普通人来说这已是极大困扰,更何况是需要不断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总统。 就在这一年,一份账簿留下了极具争议的痕迹,1784年五月,华盛顿在庄园账本上支付了一百二十二先令,换取九颗牙齿。 这些牙来自他的黑人奴隶,执行这一操作的是法国牙医让·皮埃尔·勒马耶,他负责拔除、收取并将这些牙齿加工使用。 账目清楚写明了付款金额和用途,却没有记录被拔牙奴隶的姓名,金钱被清楚地记下,痛苦却被彻底抹去,奴隶无法拒绝,他们的身体就像庄园里的其他“财产”,可以随意取用。 这九颗牙的去向,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们百分之百被装进了华盛顿的嘴里,但从他的需求、当时医疗条件以及勒马耶的职业习惯来看,这个可能性极高。 对于一位急于恢复形象的领袖来说,这几颗新鲜的人牙正是最逼真的“材料”,这一交易,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揭开了一个事实:即使是最受尊敬的总统,也利用奴隶制度来满足个人的需求。 那时的假牙和今天完全不同,华盛顿尝试过多种材料,象牙、马牙、驴牙、甚至坚果雕刻出来的牙,都曾在他口中试过。 他的假牙底托用铅制成,靠钢制弹簧固定上下齿列,这种装置既不牢靠也不舒适,说话时常常含糊,稍微张嘴大一些,牙齿就可能被弹簧顶出,吃东西更是一种折磨,牙龈被硌得疼痛不堪。 他的笑容因此几乎消失,公众只记得他严肃僵硬的神情,很少有人见过他放松地笑过,假牙更多是用来在肖像和正式场合保持体面的工具,而不是解决饮食的真正办法。 对于奴隶来说,被拔牙的痛苦只是生活困境的一部分,在弗吉尼亚这样的种植园经济核心区,奴隶不仅仅是劳动力,还被当作身体资源的储备。 人的牙齿成为医疗行业的“灰色材料”,富人们习以为常地购买或索取,这种行为在当时不违法,也并非个例,欧洲战场上甚至有人从阵亡士兵口中收集牙齿,运回城市加工成假牙。 奴隶社会下的美国更为直接,庄园主完全可以在自家范围内完成这一环节,对于华盛顿而言,这笔交易并未触碰法律红线,在他的观念里可能也只是一个务实的解决办法。 问题在于,华盛顿的身份不同,他不仅是庄园主,更是倡导自由、建立宪法、领导国家的象征,公众所看到的他是拒绝无限连任的贤明总统,是在告别演说里提醒国家不要依赖党派的智者。 可同样的他,却在账簿上留下了用奴隶牙修复自己面容的记录,这种对比,让人难以忽视光辉背后的阴影。 一边是“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一边是从奴隶嘴里取牙的冷酷现实,这种矛盾赤裸裸地写进了历史。 有人认为不该用今天的标准去苛责十八世纪的行为,毕竟奴隶制是当时的社会基石,也有人辩解说,这些牙也许只是备用材料,并未真正进入华盛顿的口中。 但事实是,这笔账单确确实实存在,它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选择,更展现了一个制度如何渗透到医疗、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被拔牙的奴隶之后如何生活,是否还能正常咀嚼,是否感染发炎,没有人记录,更没有人关心。 华盛顿晚年确实在遗嘱中写下了释放部分奴隶的条款,但那是他去世之后的安排,在生前,他依旧依赖奴隶维持庄园运作。 对那些曾经付出牙齿的奴隶来说,所谓的“补偿”只是账簿上的一笔数字,远不足以抵消身体的伤害与尊严的剥夺。 这一切最终汇聚成一张冷冰冰的账单,它不像演讲稿那样激情澎湃,也不像雕像那样高大无瑕,而是把权力、制度和个人需求的交织清楚地写了出来。 伟人并非完美的圣人,他的功绩真实,他的阴影也同样真实,九颗奴隶的牙齿让人看见,美国自由的开端背后依旧残留着制度的枷锁,这段历史提醒我们,理解过去不仅要记住光辉,也要看见那些沉默的代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酒泉网——“假牙不假”的一段历史
1784年,52岁的华盛顿牙齿早就已经掉光了,当时可没有所谓的假牙,于是华盛顿便
如梦菲记
2025-08-22 12:21: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