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8月19日,我驻韩大使戴兵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抛开了韩国政府,赴坡州祭扫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的墓地,只由卢泰愚的儿子,现任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的卢载宪陪同。 (参考资料:2025-08-19 观察者网——中韩建交33周年前夕,戴兵大使祭扫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墓地) 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最近来到坡州,祭扫了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的墓地,而陪同大使完成这次祭扫的,正是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戴兵大使向卢泰愚墓敬献花篮,整理缎带,并深深鞠躬默哀。 此举不仅缅怀一位历史人物,更肯定他在中韩现代外交关系中的深远影响,卢泰愚与中韩关系的故事,包含战略决策、文化寻根、世代传承。 卢泰愚一上任,就积极推动“北方政策”,这项政策旨在打破冷战格局,主动与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美国支持此政策。 在“北方政策”框架下,卢泰愚政府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定为核心目标,展现出坚定决心,这份决心部分源自他推动的“西海岸开发计划”,意在与中国共建环黄海经济圈。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卢泰愚政府仍积极加强对华经贸联系,并对“北京事件”保持冷静。 1991年春,中韩两国互设商务代表处,为正式建交铺路,同年11月,中国前外长钱其琛赴韩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单独会见卢泰愚,卢泰愚会上正式提出中韩建交问题。 中韩建交谈判随后于1992年5月启动,钱其琛与韩国前外长李相玉进行秘密谈判,谈判在1992年6月底结束。 谈判结束后,钱其琛向朝鲜方面通报了建交事宜,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建交公报,实现历史性外交突破,签署公报前夕,台湾当局与韩国断绝外交关系。 建交后不久,1992年9月27日至30日,卢泰愚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访华期间签署多项经济贸易协定,为两国关系奠定法律基础。 卢泰愚对中国怀有特殊情感,这不只出于政治考量,更深植于交河卢氏的悠久家族历史,卢氏家族从小便知晓自己源自中国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卢氏先祖卢恕在高丽王朝时期成为交河卢氏始祖。 卢氏先祖曾在中国山东卢县定居,并以邑为氏,历经千年,卢氏后裔最终迁徙至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全罗南道光州,这份独特的血脉渊源,让卢泰愚对中国抱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 建交前,卢泰愚多次在韩国西海岸眺望中国,他曾说,与中国建交并访华是自己最大的心愿,1992年,他作为总统访华,愿望得以实现,但首次访华日程紧凑,未能回山东寻根,他表示卸任后会再来。 卢泰愚曾计划于1995年再次访华,但因故未能成行,2000年6月,卢泰愚最终再次踏上中国土地,专程前往山东长清卢庄村,他在那里祭扫卢王墓,植下纪念树,并参拜姜太公庙及衣冠冢,他还访问了北京、重庆、桂林等地。 这次寻根之旅,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卢泰愚还在中国创立了世界卢氏宗亲创立大会,他的儿子卢载宪也继承了这份文化纽带,于2013年追随父亲足迹,来中国寻根,延续家族与中国的深厚情感联系。 中国大使戴兵祭扫卢泰愚墓地,不仅是外交礼仪,更是官方认可并缅怀他在两国建交中的历史贡献,大使致辞强调,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33年前的建交战略决策,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这次祭扫,肯定了卢泰愚为中韩关系发展倾注的心血,卢载宪在祭扫现场感谢中国大使,并表示,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是其父亲毕生的心愿,他会继承父亲的遗志,而中方也明确表示深化两国合作责任的重大。 卢泰愚是一位有战略眼光和深厚文化情结的领导人,他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多维且持久,他以“北方政策”开启两国关系新篇章,更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两国人民搭建了情感桥梁。 如今,通过官方纪念与后代传承,卢泰愚奠定的外交与文化遗产,依然是推动中韩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这激励着两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深化友好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太阳]8月19日,我驻韩大使戴兵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抛开了韩国政府,赴坡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21 20:16: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