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一场降雨 “风暴” 正悄然酝酿,西南地区至华北、东北地区一带将成为主雨带的 “盘踞地”。中央气象台预计,该区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4 至 8 成,部分地区甚至偏多 1 倍以上。如此异常的降雨情况,无疑给这些地区拉响了 “警报”,降雨叠加风险亟待大家警惕!
从降雨特征来看,此次降雨呈现出明显的 “南北差异”。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等地,降雨以局地性强、小时雨强大、突发性强为主要特征。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为这里带来了充沛水汽,中纬度高空槽与之对峙,再加上太行山、燕山等地形的 “助力”,使得山区附近极易出现短时强降雨。就拿前不久赤峰的降雨来说,8 月 2 日至 5 日期间,局地累计降水量超 150 毫米,土壤含水量迅速饱和,后续哪怕强度较低的降雨,也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而在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部和北部等地,则以持续性稳定降雨为主,局地伴有分散对流。独特的地形在降水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即便缺乏明显冷空气,也能产生较强降雨。长时间的降雨,让山体含水量饱和,滑坡、泥石流风险急剧增加,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道路塌方、农田淹没等灾情。
评估降雨灾害风险时,可不能只看 “累计雨量” 这个单一指标。西南地区降雨分布均匀、强度稳定、持续时间长,虽然短时强度不突出,但长时间的累积会让土壤含水量饱和;而在北方对流活跃区,强对流引发的降水来得急、去得快、范围小、强度大,短时间内就能产生致灾性雨量,即便累计雨量不大,也可能造成严重灾害。所以,大家一定要重点关注 “实时降雨强度”,及时查看当地逐小时降水量预报和实况,切不可因为累计雨量不高就放松警惕。
面对如此复杂且危险的降雨形势,气象部门也给出了明确的防范建议。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布后,大家千万别前往山区、河谷、边坡等危险区域;身处城市渍涝风险区的居民,出行前要提前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驾车时更不能冒险涉水通过低洼积水路段。此外,西南地区要持续关注山体、边坡稳定性,警惕长时间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滞后效应;华北、东北地区则要防范突发性强降雨对交通、农业及基础设施的冲击。
气象部门提醒,未来一周雨带稳定少动,降雨过程将分两时段集中出现,分别是 8 月 20 日至 22 日、23 日至 25 日。希望大家务必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雨、防涝、防地质灾害的准备,守护好自身及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