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第118廳,鄧小平會見了義大利名記者奧里亞娜·法拉奇。這場專訪規模極小,現場僅留下鄧小平、法拉奇、翻譯與少數工作人員。
法拉奇以犀利著稱,她直接拋出了敏感的問題——毛澤東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應如何評價?
鄧小平並沒有迴避。他的回答,被後人視為一種「政治定調」: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則是次要的。他強調,毛是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這一點不能抹煞;同時,他也承認晚年的文化大革命等嚴重錯誤,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必須和林彪、「四人幫」的罪行區分開來。
這種表述,既不是單純的讚頌,也不是徹底的否定,既保留了歷史連續性的合法性,也為改革開放的新路徑留出了空間。
回望那個時刻,我們能看到,中國在巨變前夕對自身歷史的一次公開整理。鄧小平的回答,不只是對記者的應對,更是一種對國內外的訊號:中國不會否定過去,但將尋找一條新的道路。不久之後實施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真正走向强國之路。
安豐邑學歷史[超话] 歷史片段 安大叔碎碎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