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是真下本钱啊!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称,朝鲜疑似向俄罗斯交付了600毫米口径重型火箭炮! 据称,朝鲜共交付2套KN-25型600毫米重型火箭炮,这可不是普通的炮,它口径达到600毫米,一枚炮弹就有3吨重、8米长,能打到380公里以外——相当于从上海打到合肥那么远。 很多人可能对“600毫米”没概念,对比一下: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海玛斯”火箭炮,口径只有227毫米,美军正在研制的下一代导弹也才432毫米,朝鲜这个“大杀器”,比它们都粗、都重、都远。 其实朝鲜武器出现在乌克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就有朝鲜造的炮弹被乌军捡到过,但这次不一样——KN-25是朝鲜近几年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西方称为“朝鲜版伊斯坎德尔”。 它不像传统火箭炮咻咻咻连发洗地,而是更像导弹:带制导、打得远、打得准,虽然官方说它的精度在50米左右,但对俄罗斯来说,这已经够用了。 为什么俄罗斯要找朝鲜买?答案就一个字:缺。 俄罗斯自己的军工厂,现在忙得冒烟也赶不上前线的消耗,而朝鲜别的不说,造火药、造钢铁、造简单耐用的火炮,那是祖传手艺,还便宜,西方估计,朝鲜炮弹的价格只有欧美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不到。 更何况,KN-25这380公里的射程卡得非常“巧妙”——国际导弹技术管制规定(MTCR)限制的是300公里以上导弹的出口,而朝鲜说:“我这是火箭炮哦”,直接钻了个空子。 从俄罗斯境内就能覆盖乌东大部分重要城市,乌军目前的“海玛斯”根本还不了手。 朝鲜研发了一种3吨重的重型战斗部,可装载高爆弹或子母弹,单发威力足以覆盖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区域,这种武器系统采用履带或轮式卡车底盘机动部署,具备"打了就跑"的作战特点——完成6发齐射后即可快速撤离战场,有效规避敌方反击,不过受限于该国电子工业水平,该武器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可靠性仍存在疑问。 俄罗斯在战场上使用朝鲜的火炮、伊朗的无人机和中国的民用零部件,表明这场战争已演变为非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拼盘,这反映出当代战争不再是超级大国的专利,即便是拥有某项特定技术的小国,也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朝鲜大炮运进俄罗斯,表面上是一场军火买卖,背后却藏着更让人不安的趋势:制裁围堵之下,另一个“武器供应链”正在暗地里建成。 一方面,俄罗斯越来越依赖“非正规渠道”,从伊朗无人机到朝鲜火炮,说明它自家的军工能力已经跟不上一场高强度消耗战,这不是暂时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塌方。 另一方面,朝鲜正在靠卖军火破局,被封锁了几十年,它反而练就了一身“钻规则空子”的本事,这次600毫米火箭炮就是一个典型——你说我是导弹?我偏叫火箭炮,你能拿我怎么办? 最后,西方可能要头疼了,传统制裁效果越来越差,因为全球贸易太复杂,海运一改道、标签一撕换,武器零件就流进去了,更关键是,如果这些“廉价替代型武器”在战场上表现良好,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国家偷偷下单。 KN-25也许不会改变整场战争的结果,但它告诉我们:战争的逻辑正在改变,不再是谁科技最牛谁就赢,而是谁更能凑出一套“够用、便宜、能量产”的武器组合。 或许以后,“混合战争”打的不只是战术,还是看谁更能“拼”。
朝鲜是真下本钱啊!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称,朝鲜疑似向俄罗斯交付了600毫米口径重
物规硬核
2025-08-21 00:23:26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