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深秋的南京龙江码头,人声鼎沸得像炸开了锅。朱元璋一身明黄龙袍站在彩楼高处,眼前是刚靠岸的战船。徐达、李文忠的北伐大军回来了! 江风卷着“徐”字大旗猎猎作响,俘虏的蒙古王公垂头丧气被押下船,缴获的元朝玉玺在阳光下晃得刺眼。岸上百姓箪食壶浆,小燕王朱棣挤在人群里踮脚张望,冲马背上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直挥手:“九江!你爹真威风!” 可谁又能想到,这场锣鼓喧天的庆功宴,竟是开国功臣们最后的狂欢? 三天后的奉天殿,朱元璋大笔一挥定下封爵名单:六位国公打头阵。李善长位列文臣之首封韩国公,徐达凭横扫北元的军功成魏国公,连战死的常遇春都让儿子常茂捡了个郑国公。 李文忠最出风头,这个朱元璋的亲外甥一路打到漠北端了元朝老巢,把元顺帝的孙子买的里八剌都抓了回来,曹国公的爵位实至名归。 封侯的二十八人里暗藏玄机。汤和本该封公,他是跟朱元璋光屁股长大的发小,濠州起义时就拎着菜刀护驾。可老朱当众数落他“嗜酒妄杀,不由法度”,硬生生压成侯爵。更憋屈的是巢湖水军将领廖永忠,当年鄱阳湖血战救过朱元璋的命,如今只因“派儒生打探圣意”的罪名,功劳再大也只得个侯位。 朱元璋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李善长四千石俸禄,徐达五千石;六人中唯徐达、李善长封“左柱国”——左比右尊;李文忠掌大都督府兵权,但加“同知军国事”后缀,比“参军国事”的徐达矮半级。 连丹书铁券都透着算计,“子孙免死”的承诺听着光鲜,可老朱私下冷笑,“想杀你时,谋反罪状半天就能凑齐!” 耐人寻味的是他对元朝皇孙的态度。买的里八剌穿着蒙古袍上殿,礼部嚷嚷要搞献俘礼杀头立威。朱元璋却亲手给他披上汉装:“元朝养我父母百年,不可轻慢!”转头封了崇礼侯,两年后真把人放回漠北。 可对自己兄弟呢? 刘伯温献“时务十八策”奠定大明基业,只因是元朝旧臣,只捞到个诚意伯。老朱对浙东文人的偏见赤裸裸,“这些读书人当年嫌我是放牛娃,现在装什么忠臣!” 封爵宴上暗流涌动。淮西帮的李善长举杯时手都在抖,他刚被朱元璋一句“丞相劳苦,该享清福了”逼得退休;汤和灌着闷酒,想起出征前皇帝“亲如手足”的承诺。 当杀戮开始,所有伏笔浮出水面。马皇后一死,再无人能劝住朱元璋。 胡惟庸案砍了李善长等十位功臣;蓝玉案剥了十一人的皮;到洪武末年,开国时封的69位功臣只剩病死的21人善终。而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当年龙江码头欢呼的少年,后来亲手打开南京城门迎燕王朱棣,把堂弟建文帝送上绝路。
1370年深秋的南京龙江码头,人声鼎沸得像炸开了锅。朱元璋一身明黄龙袍站在彩楼高
闻史忆今阁
2025-08-21 00:04:58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