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 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俄罗斯对西方的迷恋,那真是刻进DNA的,沙皇彼得大帝为了学欧洲,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逼贵族剪胡子、穿西装,连说话都得学法语,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洋气”。 叶卡捷琳娜女皇更为不凡,她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的书信为珍宝。皇宫之中,欧洲名画琳琅满目,甚至连餐具都要定制于法国。 苏联时期,嘴上喊着“打倒资本主义”,结果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比欧洲还专业,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在苏联红场响了几十年,西方人听了都得竖大拇指。 冷战一结束,俄罗斯立马“脱苏入欧”:叶利钦把经济交给美国专家管,连国旗都换回沙俄时期的白蓝红,就盼着北约能喊声“兄弟”。 普京刚上台时,对西方那叫一个卑微:“9·11”事件后率先致电美国慰问,默许美国于中亚设立军事基地,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也佯装未见,那么结局又如何呢? 北约东扩跟赶趟儿似的,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全成了北约的人,导弹都快架到俄罗斯家门口了,俄罗斯想加入G8,被踢出群聊;想加入北约,直接被回怼“你不够格”。 这感觉,就像你追了女神十年,结果她跟别人领证了,还回头说“你人挺好,但咱俩不合适”。 俄罗斯的“东方命”,那是地理和历史联手写的剧本,它横跨欧亚,版图大得能装下三个法国,但周边没几个真朋友:西边有波兰、德国,南边有土耳其、伊朗,东边还盯着中国,日本也时不时虎视眈眈。 历史上,蒙古人、西欧人、纳粹德国,个个都来俄罗斯家门口“串门”,不是送温暖,是抢东西。 这种经历让俄罗斯得了“被害妄想症”:北约东扩到乌克兰,对俄国人来说就是“我家后院要着火”,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都算保守——你靠拢西方,就等于让北约势力推到了我家门口,俄罗斯能忍才怪。 所以,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一半是为了阻止北约东扩,保住自己东边的战略缓冲;另一半也是想跟西方较劲:你们不把我当自己人,那我就用实力证明,我在东欧这块地界儿说话不好使? 俄乌战场上,俄罗斯的“双面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边用西方技术造的坦克、导弹打乌军,一边在经济上靠东方伙伴续命。 西方制裁俄罗斯,却偷偷买它的石油天然气,俄罗斯一边跟中国签30年天然气大单,一边在文化上强调自己的欧洲根源,连普京开会都爱穿西装,而不是传统长袍。 这种拧巴劲儿,让俄罗斯在战争里进退两难:想彻底融入西方,却被北约当敌人;想靠东方资源,又放不下“欧洲大国”的架子,结果就是打打停停,谈判谈不拢,战争拖成了持久战。 北约东扩不会停,西方制裁也不会松,俄罗斯的“西方梦”注定是镜花水月,未来,俄罗斯只有彻底拥抱东方,才能找到真正的盟友,毕竟,资源、市场、合作伙伴,都在亚洲,至于西方?就让它留在历史书里吧。 说到底,俄罗斯的“双面灵魂”,是历史的玩笑,也是地缘的宿命,它既不甘心当东方的一份子,又始终被西方排斥在外。 这场战争,或许能让俄罗斯明白:与其在东西方之间骑墙,不如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活下去比“被认可”更重要。
英国刚要把冻结的俄罗斯3000亿美元转给乌克兰,莫斯科立马甩出王炸?杜马主席沃洛
【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