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1.5元的冰糕里有长头发。该男子要求对方赔偿1000元,而对方只愿意赔偿7

代码诗人 2025-08-18 18:36:19

嘉兴,1.5元的冰糕里有长头发。该男子要求对方赔偿1000元,而对方只愿意赔偿75元或者一箱冰糕,最后双方没有谈妥。此时,厂方表示:“我们的冰糕都是打成浆的,即使有头发,也早就被打成泥了,哪里可能还有长头发?”而男子则认为:“自己在里面都吃到了大颗的糯米,怎么可能全部打成浆?你们完全就是推诿。” 素材来源于:1818黄金眼8月18日报道。 王先生在厂里上班,天气热的时候,他买了85元的冰糕放在冰柜里,当中午天热的时候就分给同事们吃。 这款冰糕价格不贵,每块只有1.5元,但是特别解渴,里面有淡淡的糯米香味,一口咬下去,真的是倍儿凉快。 可是在8月5号的时候,王先生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吃着冰糕,感觉这个班上得特别轻松。不过第二口下去,怎么感觉有东西拉扯着自己的牙齿?于是他眼神从屏幕上移开,看向手中的冰糕,这是什么?一根棕黑色的头发嵌在冰糕里,一头已经裸露在外面,一头埋在冰糕里。 他联想到这不知道是哪个工作人员的头发,肯定是在操作过程中掉进冰糕里的,心中一阵恶心,快要把吃进去的冰糕都吐出来了。 不过他定了定神,觉得这么大的事,必须要讨个说法,于是赶紧拍摄了视频,联系上了厂方,质问他们怎么这么不注意卫生,让自己吃到了工作人员的头发。 对方看到视频后,赶紧赔礼道歉,说:“这样吧,我们赔偿你一箱冰糕或者75元钱怎么样?” 王先生不答应:“《食品安全法》我还是懂一点的,我这种情况可是要赔1000元呀,75元就想把我打发了,不可能!” 但厂方也不愿意赔这么多,于是这件事就一直没处理,晾着王先生。 王先生觉得对方是有意拖延,别人不急,他却急着要说法,于是直接投诉到市场监督局。 可是市场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联系厂方时,厂方人员却说:“这个头发可不是我们不小心掉进去的,我们倒怀疑是王先生自己放进去的,所以只愿意赔偿200元,把这件事赶紧处理掉。” 王先生听到后火冒三丈:“这完全是毁我的人品呀!我怎么能干得出这样的事情呢?再说,没吃的那一半还是你们原来的造型,如果是我自己放进去的,怎么可能还保持原来的造型呢?” 而厂方人员也举例说明:“我们这款雪糯米冰糕在成型的时候是要打成浆的,所以即使有头发,成型后也不可能有长头发,早就被打碎了。” 王先生马上反驳:“我在里面都吃到了大颗的糯米,你说打成浆了,那这些糯米怎么没有成浆呢?” 厂方人员再次解释:“打浆是一个工序,糯米是另一个工序,我们的流程都是透明的,你可以来看看。” 王先生则认为,自己看不看都能理解,一部分是打成浆的,但里面的糯米是没有打成浆的,那么头发推断是在没有打成浆的糯米里掺杂进去的。 厂方人员没有多说,只表示他们的工作人员以及操作间欢迎大家参观,并且保证是整洁干净的,不会掺杂任何杂物。 不过他们还是提出,想尽快解决这件事,询问王先生的需求是什么。 而王先生此时也生气了,他表示自己也不要那1000元赔偿了,对他来说那只是个小数目,本来也不缺这点钱。但对方既然不相信自己的人品,还在推诿,那他什么钱都不要了,就是想曝光对方。 网友们看到后,也分成两派,一派觉得是厂方的卫生出了问题,另一派认为是王先生自己放进去的,觉得把头发放进去后再用模具冷冻固定,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但是当时王先生的办公室没有监控,也没有一镜到底的视频,该如何判断这件事呢? 1、男子要求赔偿1000元是否合理?有何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消费者可要求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赔偿,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算(标签瑕疵等除外)。 冰糕里有头发属安全问题,1.5元的十倍远不足一千,男子要1000元合法合理,既是维权,也是对商家的提醒,换谁吃到都难接受,该支持。 2、厂方若恶意诬陷头发是男子放的,需担何责?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保护名誉权,禁止诽谤;《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情节严重的诽谤可能构成犯罪。 没证据就说男子放头发,是伤人名誉。轻则要道歉、赔偿精神损失,闹大了还可能违法,遇事该讲道理,不能随便冤枉人。 3、协商不成,男子走法律途径需注意什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维权需举证,“谁主张谁举证”。 关键是留好证据,比如带头发的冰糕、购买记录、聊天记录等,有这些才能让诉求站得住脚,按流程来更稳妥。 大家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素材来源于1818黄金眼8月18日报道。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代码诗人

代码诗人

代码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