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早上(北京时间8月18日早上)继续对泽连斯基喊狠话:“乌克兰总

天天纪闻 2025-08-18 15:20:16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早上(北京时间8月18日早上)继续对泽连斯基喊狠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如果愿意,几乎可以立即结束与俄罗斯的战争,或者他可以继续战斗。记住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奥巴马割让的克里米亚(12年前,一枪未发!)不可能被收回,乌克兰也绝不会加入北约。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   特朗普的喊话延续了其一贯的“交易式”外交风格,核心逻辑是将乌克兰的领土主权视为可谈判的筹码。他反复强调克里米亚“不可收回”,并断言乌克兰无法加入北约,表面上是陈述“现实”,实则是为其推动的“以土地换和平”方案寻找合理性。   这种表述将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责任错误归咎于奥巴马政府,刻意忽略了克里米亚是在俄罗斯军事行动后通过公投并入俄罗斯的基本事实。   事实上,当时奥巴马政府采取了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措施,但未选择军事介入,而特朗普将这一决策扭曲为“割让领土”,本质上是为自己的对俄妥协政策寻找历史依据。   要理解特朗普此番言论的深层动机,需将其置于当前国际局势和美国国内政治语境中。2025年8月,俄乌冲突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战场局势胶着不下。   俄罗斯在顿涅茨克地区近期取得突破,试图在美俄领导人会晤前巩固战场优势。特朗普政府此前提出“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要求北约国家分摊对乌军事援助费用,但遭法国、意大利等国拒绝。   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试图通过施压泽连斯基让步,推动俄乌达成停火协议,既能减少美国的战略投入,又可塑造自己“结束战争”的政治形象,为其国内政治议程服务。   特朗普的言论背后,是美国对俄乌冲突态度的根本性转变。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但特朗普上台后多次表示“美国优先”,主张减少对海外事务的介入。   其团队提出的“2025计划”强调重塑美国政治,主张收缩全球军事存在,将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地区。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将乌克兰视为“可交易”的棋子,试图通过牺牲乌克兰利益来换取与俄罗斯的暂时缓和,以腾出精力应对其他战略方向的挑战。   然而,特朗普的言论严重忽视了俄乌冲突的历史根源。北约东扩是导致局势恶化的关键因素。自1999年以来,北约先后进行了六轮东扩,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32个,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   这种扩张直接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引发其对自身安全的深度担忧。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提出乌克兰未来可能加入北约,成为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的导火索之一。   特朗普声称“乌克兰绝不会加入北约”,看似是对现实的承认,实则是对北约东扩政策的变相辩护,试图将责任完全推给俄罗斯。   泽连斯基面临的困境凸显了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被动地位。尽管乌军在战场上使用无人机等创新战术进行抵抗,但俄军近期在多布罗皮利亚地区的突破使其防线面临被分割的风险。   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不会放弃领土,担心让步将导致俄罗斯进一步扩张,但美国的施压和战场形势的恶化使其处于两难境地。特朗普的言论实际上是在迫使乌克兰接受“割地求和”,这不仅损害乌克兰的主权完整,也将削弱国际社会对美国盟友承诺的信任。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言论的反应呈现明显分化。俄罗斯方面对特朗普的表态持欢迎态度,认为这是美国承认现实的表现。而欧洲国家则陷入战略焦虑。北约内部对美国的信任度持续下降,法国、德国等国开始推动欧洲防务自主,以应对美国可能的战略收缩。   英国首相斯塔默近期召集欧洲领导人会议,试图协调立场,但分歧依然显著。这种分化反映出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正在加深,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特朗普的言论还暴露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虚伪性。长期以来,美国以“捍卫民主”和“维护规则”为幌子介入他国事务,却在关键时刻将盟友的利益弃之不顾。   这种“美国优先”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乌克兰的利益,也让其他国家对与美国的合作产生疑虑。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此前明确表示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正是对这种大国博弈的清醒回应。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下,中小国家更倾向于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避免成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   从历史维度看,特朗普的言论是对国际法和主权原则的公然挑战。克里米亚的地位问题尚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决议重申乌克兰的领土完整。   特朗普将克里米亚视为“既成事实”,试图以强权政治取代国际法,这种做法将加剧国际秩序的混乱。如果这种逻辑被纵容,其他地区的领土争端可能效仿,导致全球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当前,俄乌冲突已成为检验国际秩序韧性的试金石。特朗普的言论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局势更加复杂。   真正的和平解决方案需要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切,通过平等对话和多边协商达成。任何将一方意志强加于另一方的做法,都将埋下新的冲突隐患。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