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是三国乱世中比较强大的一支势力首领,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因为与多人结仇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只能含恨自杀。 光和中,凉州出现叛乱,朝廷从幽州征调乌桓突骑三千人,要交由公孙瓒指挥。这支军队走到蓟中时,因为朝廷克扣粮草军饷,再加上前中山相张纯对乌桓丘力居进行诱导,三千乌桓突骑全部反叛,之后又和前太山太守张举还有乌桓大人联盟掳掠蓟中,自号将军,兵马达十多万。 公孙瓒带兵进攻张纯等叛军,有功,因此被升任为骑都尉。后来属国的乌桓首领贪至王又率人向公孙瓒投降,公孙瓒被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驻扎在属国,和叛军交战五六年未平定。 于是朝廷派在戎狄中声望很高的刘虞为幽州牧平定了叛军。之后董卓到了洛阳,任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刘虞为大司马,位在公孙瓒之上,任中两人因为对待外族的方式出现分歧而不和。 之后关东起义,董卓带着刘协西迁,刘协想要东归,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为侍中,正在长安,于是刘协派刘虞的儿子刘和外出寻找刘虞,希望他派兵迎接。 途中经过袁术了领地,刘和向袁术说明了刘协的意图,而袁术想要取得刘虞的兵力协助,于是把刘和留了下来,让刘和写信给刘虞让刘虞派兵到自己领地汇合一起西进。公孙瓒知道袁术有异心,只是想利用刘虞辅助自己称帝,不想派兵,但刘虞没有听从建议。 公孙瓒害怕袁术听到这件事怨恨自己,于是派自己的堂弟公孙越带领上千兵马和袁术联合,又暗中让袁术扣留刘和,夺取他的兵权,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嫌隙更大了。 后来袁绍夺取了袁术地盘上的阳城,袁术派公孙越还击,结果公孙越在战斗中被流矢所杀,公孙瓒又和袁绍结下了深仇大恨,开始与袁绍敌对。 在和袁绍进行多次大战之后,公孙瓒逐渐被压制,回到了蓟县。由于和刘虞不和,公孙瓒在蓟县外筑城据守,刘虞多次想和公孙瓒对话,公孙瓒不应,两人关系更趋恶化。 最终刘虞率军突袭公孙瓒,结果落败,刘虞也被公孙瓒所杀。原来与刘虞关系良好的人得到这一消息纷纷联合起来进攻公孙瓒,公孙瓒成为了众矢之的,只能在易京筑城防守,被袁绍长期围困。 在长期围困之下公孙瓒渐渐不敌,希望寻找外援里应外合进攻袁绍破局,结果通信被袁绍截获,袁绍给出假信息令公孙瓒以为援兵到了出城进攻,大败而归,最终被破城击败,公孙瓒自杀身亡。 参考文献: 《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64 《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
一句话世家大族看不起董卓,容不下外人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