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所以敢用关税战打遍全世界,除了军事强大以外,最主要的是依靠它强大的消费市场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15 22:38:07

美国之所以敢用关税战打遍全世界,除了军事强大以外,最主要的是依靠它强大的消费市场。现在我国也意识到培养强大统一的国内消费市场迫在眉睫。国家开始从行业补贴过渡到消费补贴。原来国家放水给企业,结果企业扩大生产,结果产能过剩。现在改为消费补贴,但是汽车下乡和电器补贴还是将补贴的金额回流到了企业,让企业又扩大了产能,人民的消费并没有起来。 美国有3亿多人口,消费需求五花八门,从日常用品到高端科技产品都有市场,全球企业都盯着美国这块“肥肉”,就盼着把自家产品卖进去赚大钱。 所以美国在谈判时,动不动就拿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威胁对方,逼着别国让步,美国消费市场的厉害之处,从一组数据就能看出来。 2024年,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万亿美元,占全球消费市场的20%以上,这么大的市场,哪个国家的企业敢轻易放弃? 就拿中国来说,2024年对美出口额虽然受贸易战影响下降了24%,但仍有2万亿美元,很多中国企业就算利润被压缩,也不愿意退出美国市场,因为一旦失去这个客户,损失太大了。 美国的消费市场不仅规模大,还很有“韧性”。2025年7月,美国核心CPI同比上涨3.1%,显示出消费需求依然强劲。 即便关税让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还是愿意买单。这就给了美国政府底气,觉得就算加征关税,国内经济也能扛得住。 相比之下,中国过去更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长期低于60%,不过这几年情况在变,国家开始意识到,要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必须把国内消费市场做大做强。 于是政策重心从补贴企业转向补贴消费者。 以前国家给企业放水,比如对光伏、钢铁等行业大量补贴,企业拿到钱就扩大生产。 结果产能越来越多,市场消化不了,产品价格暴跌,就拿光伏行业来说,2022年多晶硅价格还在每公斤300元以上,到2025年已经跌到每公斤30元左右,很多企业陷入亏损。 这就是典型的产能过剩,现在政策转向消费补贴,比如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但这些补贴还是绕了个弯,钱最终又回到了企业手里。 就说汽车下乡,消费者买一辆新能源车能拿几千元补贴,但车企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会用补贴的钱降价促销,或者投入生产。 结果车是卖出去了,但车企产能又扩张了,库存积压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3%,但库存也增加了20%。 这说明补贴虽然刺激了短期消费,但长期来看,企业产能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 更关键的是,消费补贴没有真正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很多人不是不想消费,而是不敢消费。2024年,中国居民储蓄率超过45%,大家把钱存起来,主要是担心养老、医疗、教育这些后顾之忧。 如果社会保障不完善,就算给点补贴,老百姓也不敢放开手脚花钱。 这一点,美国的教训值得借鉴。 2025年,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关税对消费者的影响,推出了《美国工人退税法案》,给每个成年人发600美元补贴。 但这种“撒钱”式的补贴,没有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根本问题,老百姓拿到钱还是优先还房贷、付账单,消费市场并没有真正活跃起来。 中国要激活消费市场,得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敢花钱。比如提高养老金、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增加教育投入。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用于社保和就业的支出增长了8%,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700元,这些措施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释放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要调整补贴方式,让钱直接到消费者手里。2025年8月,中国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居民申请消费贷款最高能享受500元贴息,多笔消费还能叠加。 这种方式绕过了企业,直接降低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刺激真实消费需求。 此外,还要优化供给结构,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中国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对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2024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4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但目前这些领域的供给还不够丰富,高品质服务供不应求,比如养老服务,中国有近3亿老年人,但专业的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如果能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又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靠消费市场打关税战的套路,中国不能照搬,但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中国要打造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不能只靠短期补贴,得从完善社会保障、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入手,让消费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 阅读:15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8

用户10xxx08

2
2025-08-16 00:04

没有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作支撑,强大的消费市场就会崩溃。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