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4月11日清晨,长沙挑水工黄贵荪,把挑水一天挣的80文钱,交给妻子叫她买一升米充饥。没想到黄妻到了米铺,米价已涨至85文一升,米店老板不肯卖半升米,黄妻求情不成,想拿着钱回家,不料,80文钱竟被劫匪一抢而光,结果黄妻跳江,之后黄贵荪拉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也跳了江。 1909年,号称湖南“鱼米之乡”的湘北洞庭湖区澧州、岳州、常德一带发生严重洪灾,“统计各处灾民不下百余万人”。 1910年初,全省已到处缺粮,饥民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灾民拥进长沙。 当地的豪绅地主与投机商人不但不开仓赈济灾民,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绝好机会。于是便囤积居奇,抬高米价。 当时的正月一升白米要26文钱,到二月末尾,就陡涨到了80文,有时候一天就会涨几个价,百姓们苦不堪言。 农历三月初,有一个叫黄贵荪的挑水工,卖了一条的水才挣十几文,好不容易攒了80文,他让妻子出去买一升米,好让家人喝个稀饭。 黄妻买了米店,掏出钱,老板发现有几个钱是作废不通行的,就拒绝把米卖给她。 黄妻无奈,因为家里真的没钱了,丈夫又在外出工作,索性就开始沿街乞讨,一个下午的时间,通过乞讨她凑够了80文钱,当她到米店时,可这时候老板告诉她米涨价了,现在是85文一升。 黄妻很是惊讶,她哀求老板卖给她半升米也行,但是老板不卖,还把写着米价的牌子翻过来,变成“米已售完”,接着又让伙计把门关上,完全不理会苦苦哀求的黄妻。 这个时候,一个流氓趁火打劫,他趁着黄妻哀求老板之际,抢走她的钱袋子,飞快逃跑。 黄妻又急又气,也没人帮她,失望之余,她跳进了湘江。 老实的黄贵荪还没卸下挑水的担子,就知道了这个噩耗,他伤心至极,回到家拉起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也跟着投进了湘江…… 第二天上午,湖南巡抚岑春蓂被迫出示压价,使米价一度降到每升70文。但下午米价仍旧回升。南门外有一个老年妇女,拿着74文钱到碧湘街一家碓坊去买米,米价已涨到每升76文,她回家凑足再来,又涨到78文。 过往的老百姓,很快就围观过来了,看看是怎么回事,一听到又是米价飞涨,再联想到昨日黄贵荪一家的遭遇,愤怒的老百姓立即组织起来,推选出代表到巡抚衙门去请愿,要求政府救济。 可是,巡抚岑春萁置人民生活于不顾,不但不予解决,反而用话激请愿代表说:“怎么没有粮食吃呢?粮食很多嘛。你们看,我每餐都吃得饱饱的!” 之后,巡抚喝令巡警把请愿代表和灾民们轰走,用棍棒打出一条通道,坐上四人抬的官轿,若无其事地打道回衙门去了。 灾民很是愤怒,之后几千人的灾民队伍潮水般涌向巡抚衙门。巡抚叫来清兵,镇压手无寸铁的穷人们。一阵枪声响过,几十个无辜的农民和工匠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在斗争过程中,灾民们深切感到,洋商盗运粮食是造成长沙米荒的重要原因,之后他们就把斗争的目标转向外国侵略者。 他们赤手空拳,先后焚烧和捣毁了在长沙的一些外国教堂、洋行、银号和巡捕局等,一致要求洋人把囤积的粮米交出来,并且打开了所有的米店、堆栈的仓库,把积存的米面全部抢光。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灾民,经过自己的斗争,终于吃上了几顿饱饭。 长沙抢米风潮由要求平价粜米而迅速发展为烧抚署、砸洋行、毁教堂的群众暴动,而且很快波及湖南各地,甚至引起全国震动。 这表明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反清革命力量,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已从根本上发生动摇。
1910年4月11日清晨,长沙挑水工黄贵荪,把挑水一天挣的80文钱,交给妻子叫她
历史奇话站
2025-08-15 19:52:16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