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植物人是种什么体验我有补充观点:照顾植物人的难,哪是“持久战”三个字能说透的?那些案例里的数字背后,藏着太多没说出口的细碎煎熬——辽宁大姐12年换4380次尿布,不是简单的“勤快”,是凌晨三点困得睁不开眼,还得咬着牙翻身为丈夫擦身,怕稍微偷懒就生褥疮;浙江大哥双手变形,哪是“抱妻子训练”这么轻松?是每次弯腰都扯着腰椎疼,却还得笑着跟妻子说“今天气色好”。
蕞磨人的是“看不见回应”的无力。河南李琴21年没睡整觉,夜里每隔一小时摸一下父亲的手,怕他冷了热了,可父亲连个眨眼都难。她对着父亲讲街坊琐事,讲小时候的事,其实也怕——怕自己说漏嘴掉眼泪,更怕说再多他也听不见。后来知道有“清醒囚徒”能听见却动不了,更心揪:那些年对着患者说的“辛苦你了”“再等等”,他们到底听见没?要是听见了却没法回应,得多急?
经济账更是压垮人的稻草。月均一两万的开销,不是“负债”两个字那么轻。哈尔滨小伍家返乡治疗,是卖了城里的小房子吧?那个买“特 效药”的妻子,卖房时肯定抱着“说不定就救回来了”的念想,最后发现是维生素片,心疼的哪是钱,是攒了八年的希望碎了。
但要说全是苦,也不全对。沈阳女子用毛绒玩具逗哥哥,听见玩具笑时哥哥眼皮颤了下——就这一下,够她扛过接下来半个月的累;河南宋美讲恋爱往事,丈夫手指动了动,她肯定连夜翻医学书,哪怕医生说“可能只是反射”,也当宝贝似的记在本子上。这些微光哪是“奇迹”,是他们硬生生从绝望里抠出来的糖。
蕞该提的是他们的“退一步”。从天天查“植物人苏醒案例”,到认真给患者梳头发、换干净床单,接受“可能醒不来”,却更把“让他体面活着”当回事。程丽珍说“他在,家就完整”,这话听着轻,是多少个崩溃的夜晚熬出来的通透啊。
只是啊,这些人不该独自扛。护工太贵请不起,社区能搭把手吗?长期护理保险能不能多覆盖点?别让他们在病房里守着亲人,还得为明天的医药费发愁。他们在荒芜里种玫瑰,咱总得给他们递把浇水的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