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被敌人残忍杀害的李白烈士,留下的一张遗照,镜头中的他已经被折磨的不成样子,敌人为了获得有用的信息,将他的指甲用钳子全部拔光,接着用竹签插进他的手指中,之后还让他做老虎凳,烧红的烙铁直接烫在身上,但是他始终一声不吭,不肯透露半点信息给敌人。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浦东戚家庙刑场,几声枪响后39岁的李白烈士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此时,距离上海解放仅剩20天。 这位中共地下电台的“空中交通员”,在经历了拔指甲、老虎凳、烙铁烫等36种酷刑后,用血肉之躯守护了党的秘密通讯网,至死未吐露半字。 李白的故事,始于浦东乡下的贫苦佃农之家。 童年,他只能和父母靠着租来的两亩田勉强过日子。 但是,交完租之后,家中的粥就跟清水里放了几颗米粒一样。 家里人根本吃不饱,但是又只能忍着饿。 为了养家糊口,12岁他便进纱厂当童工。 每天累死累活却挣不了多少钱,就连手上也落下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这个时候,他的心中产生了对不公世道的疑问:“为何监工能耀武扬威,而流尽血汗的工人却连口饱饭都混不上?” 1925年,纱厂里来了几位穿长衫的年轻人。 他们在工作的间隙会低声讲述着“劳工神圣”、“人人平等”的道理。 15岁的李白挤在人群中,接收到了那些新的思想,同时也点燃他心中的新希望。 他掏出攒了半年的铜板塞给领头的同志:“俺不识字,但俺信你们!要干大事,算俺一个!” 从此,这个浦东少年踏上了革命道路,从传递纸条、散发传单的交通员做起,在巡捕的岗哨间穿梭。 虽然一开始总是紧张的发抖,但是心中却燃烧着信念的火苗。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接触无线电技术之后。 凭借聪颖和刻苦,李白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报务员。 从此,他肩负起上海地下党与党中央通讯的“桥梁”。 他在弄堂租下一间小阁楼,白天伪装成修理收音机的匠人,夜晚则紧闭门窗,拉上黑布帘,操作发报机。 那“滴滴答答”的按键声,成了连接这里与延安的生命线。 敌人异常狡猾,每一次发报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他时刻警惕,连指示灯的光亮都要用厚纸板遮挡,生怕疏忽会引来灭顶之灾。 一次邻居家的猫意外撞开房门,他瞬间切断电源。 电台就是命,不仅关乎自己,更维系着无数同志的安全和组织的存续。 1948年12月,凛冬已至,白色恐怖笼罩上海。 李白正在阁楼发报时,突然国民党特务破门而入。 千钧一发之际,他将至关重要的密码本塞入口中,咀嚼吞咽。 被特务拖下楼时,他最后看了一眼朝夕相伴的发报机,眼中满是不舍与决绝。 落入敌手后,他便如同进入了地狱。 他被押往淞沪警备司令部刑讯室,敌人要他交出电台、供出同志。 但每次的回答只有:“不知道”。 在无果后,丧心病狂的特务用钳子拔掉他十指指甲。 把他绑上老虎凳,烙铁按在他的皮肉上。 此后,36种酷刑轮番上阵,李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 剧痛一次次让他昏死过去,又被冷水泼醒。 同监的难友忍不住问他,如何能扛住这般非人的折磨? 他虚弱却坚定地回答:“疼是真疼,可想想咱的新中国,这点疼算啥!” 他深知,自己只要能抗住不说,那么战友就能暂时的保证安全,也意味着胜利不远了。 这份对信仰的忠诚和对同志生命的守护,支撑着他熬过了一次次折磨。 而在囚禁中,李白心中最深的牵挂,是妻子裘慧英和年幼的孩子。 裘慧英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并肩战斗的革命伴侣。 她深知丈夫工作的危险与重要,就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1949年4月,一个难得的“机会”出现。 狱中的难友们合力将双腿已废、奄奄一息的李白艰难抬起,挪到狱窗前。 透过铁栏,他远远望见了被允许前来“探视”的裘慧英和孩子。 1949年5月7日,解放上海的炮声已隐约可闻。 自知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下达了秘密处决令。 李白与其他11位坚贞不屈的同志被押往浦东戚家庙刑场。 枪声响起,他倒在黎明之前,年仅39岁。 20天后,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 李白用生命守护的秘密和无数同志的安全,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李白牺牲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忠诚的战士。 1949年8月,上海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他的事迹,经由李克农将军的建议,被搬上银幕。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孙道临饰演的李侠形象深入人心,“滴滴答答”的电波声成为革命精神的永恒回响。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网——追寻“永不消逝的电波”:解读李白烈士信仰和作风的力量)
1949年,被敌人残忍杀害的李白烈士,留下的一张遗照,镜头中的他已经被折磨的不成
炎左吖吖
2025-08-15 11:38:45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