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圣诞夜,王天木、何行健和陈明楚,三人凌晨刚走出舞厅,突然身边两声枪响,何、陈二人当即倒地,开枪的人令王天木大吃一惊。
这次暗杀是戴笠的安排,但戴笠的目标是王天木,他们两人关系匪浅,为何戴笠要置王于死地?说起来,都怪王天木野心太大。
王天木是戴笠最早期特工组织“十人团”成员之一,还是天津站首任站长。本来在天津的工作开展的很顺利,但却因为卷入一起箱尸案,而锒铛入狱,要不是戴笠从中周旋,王差点小命都不保。
之后王被判处无期徒刑,但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仅服刑两年多,1936年便在戴笠的活动下,重获自由,允其戴罪立功。
出狱后,他先被戴笠调到西北区区长,又因华北局势吃紧,王有留日背景,旋即被调往北平任区长。
七七事变后,王赴津任华北区区长,兼忠义救国军北方支队总指挥,后来上海区的区长周伟成因故被捕,王天木便主动要求调往上海任区长。
戴笠也同意了,但有一个人却十分不满,就是赵理君。
王天木到任上海数月,工作却不见起色,戴笠十分不满,便叫他拿出干劲,结果王说:“都是那个赵理君,处处跟我作对。他把上海区控制得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敲不开这个堡垒。”
他这么说,戴笠就更加不高兴了。
赵理君是军统三大杀手之一,而且为戴笠办了不少坏事,深得戴笠欢心。在戴笠心中,赵是上海区最得力的干将,一直在上海从事行动工作,前后经历了五任区长,他从行动组长一直做到行动大队长,在周伟龙被捕后,赵才当上了代理区长,但令赵没想到的是,突然跑来一个王天木,一下抢了他的区长之位,赵不可能没有情绪。
王天木图谋上海区长,但他是河北人,且长期生活在北方,各种势力都在华北,在上海可以说两眼一摸黑,想要尽快打开局面,如果没有赵理君的支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戴笠为何不让赵当这个上海区长呢?因为赵这个人仗着自己有功,人有点飘了,真让他当了老大,变成脱缰的野马,搞不好闯出大祸,后来赵也就是闯了大祸而死的。
但戴笠对于赵的埋怨也是可以包涵的,谁知背后还有另一个故事。
赵理君也来找戴笠告状,他说王天木一到任就与陈明楚勾结在一起,任命陈为上海区书记,而把原书记郑修元贬到了外勤,同时对区本部及外勤单位在人事上进行了大调动。
然而按规定,区长、书记等主要负责人均须局本部直接任命,而王擅自撤换书记,等于无视上峰。军统有史以来,还没有谁如此大胆,不经请示擅自调换下属的。
王如此进行人事调动,只顾长个人权威,却把上海区也搅成了一锅粥,以致纷争迭起。然王向戴笠汇报工作时,却对此只字未提,这就更加让戴笠怒不可遏。
但王仍旧没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一再请求戴笠将赵调走,结果戴笠不软不硬地说:“赵毕竟是副区长,也干过代理区长,你把郑修元调走,搞得上海人心浮动,再把赵调走,就你一个新来的区长,会是个什么局面呢?”
王一听这话,马上愣了一下,随后气急败坏地说:“他不走,我走!”
戴笠怎么可能受要挟,说:“这倒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终究还是赵对上海熟悉,对开展工作有利。”
戴笠让王回平津工作,王对戴彻底失望,认为戴笠已经不是以前他认识的那个戴大哥了,而是变成一个大家长。
此时的王天木已经56岁了,他无法接受自己连一个34岁的愣头青赵理君都争不过,只能滚回天津当一个大头兵,在心理上极度不平衡。
所以,他并没有回天津做什么直属联络员,而是与汪伪76号的李士群勾结在了一起,被李先抓后放,已经很难被军统再信任。
为了确认王到底有没有叛变,戴笠暗中派人对王进行了监视,并下令一旦发现王有可疑之处,不必上报,可马上除掉。
王天木被特务先后进行了两次暗杀,结果都被他躲过,之后他知道这是戴笠在向他下毒手,最终彻底倒向了李士群。
之后王对军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报复,上海的军统势力几乎被他连根拔起,天津、北平和青岛等地的势力也遭到了严重的损毁,军统元气大伤,戴笠气得大哭大叫。
刺杀王天木也就成了军统所有人的目标,军统收买了王的副官马河图,此人原也是军统的人,杀掉王天木,他就会得到一笔巨款。
于是,在圣诞节的晚上,马河图行动了,但他打死了何天风、陈明楚,却没有对王天木开枪,其中因由可能时间来不及,亦可能他对王手下留情了。
王天木保住一条命,但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了,马是他的副官,他成了最大嫌疑人,后被李一直关了两年之久。
抗战结束后,有人说他去了台湾。